4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毛明领衔,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共建智能运载装备未来技术应用学院。这是毛明院士团队首次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也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毛明,常州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王元兵,溧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益明,溧阳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庄磊,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晶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沈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贤锋、周庆元等政校企代表齐聚现场。
毛明院士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合作是其首次涉足职业教育领域,也是院士工作站与高职院校的首次深度合作。项目不仅是落实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创新实践,更是服务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使命的重要举措。他期待通过校企协同,在智能运载装备领域培育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全力将智能运载装备未来技术应用学院建设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
仪式由刘贤锋主持。
沈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与毛明院士工作站的深度合作,既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发展战略的关键性突破,又是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双方将聚焦智能运载装备产业前沿,统筹多方资源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区域辐射作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
王元兵指出,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紧扣常州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整合院士团队资源与院校育人优势,构建智能运载装备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新高地,同时发挥院校科研力量和“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中心”的叠加效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为常州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潘益明进一步强调,智能运载装备未来技术应用学院的落地是溧阳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抢占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关键举措。高新区将在共筑技术创新策源地、共建人才培育新高地、共拓场景应用试验田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学院提升未来产业人才供给与技术攻坚能力。
仪式现场,刘贤锋和范晶晶代表校企双方共同签署了智能运载装备未来技术应用学院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性尝试,是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实践举措。未来,学院将依托智能运载装备未来技术应用学院,以未来技术培育未来人才,依托高端人才壮大新兴产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活动结束后,毛明院士一行实地考察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对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