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霍悦
“2024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IT技术加速突破,持续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多模态大模型在感知、生成与理解等方面实现跨越式进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在4月24日召开的2025年IT市场年会上指出,IT关键技术体系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协同演进,全面渗透至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科研创新等核心领域。
张立表示,“十五五”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体系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IT产业作为关键的底座能力,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
多年以来,我国IT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0-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由12.3万亿元增长到16.2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1%。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创新密集涌现,云计算、虚拟现实、先进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涌现出以DeepSeek、鸿蒙操作系统、欧拉开源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极具时代影响力的新产品、新生态。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期,全球经济的格局深刻调整,科技力量加速重构,IT产业发展处于战略机遇与结构性挑战的交织时期。”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志国坦言,我国IT产业发展面临关键领域技术基础仍需夯实,产业生态的协同与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产业新赛道与融合新应用尚需加快落地,数据要素市场化等新兴领域的治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要持续增强等挑战。
赵志国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IT产业将迈入智能引领、全球赋能的新阶段,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技术创新向体系融合延伸。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信息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速融合、相互渗透,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IT产业从点式部署迈向系统赋能,平台化、工具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品服务智能化的重构,开源协同生态的建设,产品迭代与质量的升级持续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未来,技术集成度与智能化水平将成为IT产业技术竞争的核心。”赵志国称。
二是数字基建向前域支链升级。IT是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互联网+到5G+,再到人工智能+,IT在不断拓展其设施功能的边界,并与工业、交通、能源、城市等实体系统和领域加速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IT能力体系中的关键增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智能基础设施跃迁。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部署,软硬件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将为产业系统赋能,提升运行效率、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三是产业生态向开放协同深化。IT产业的长期健康成长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开放性,要以开放的理念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链条,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开发者社区的网络协同效应。同时,也要激发市场在配置资源、技术筛选与产品迭代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的优势,推动算法训练、模型验证、系统部署等环节,在实践中实现性能的优化与创新的突破。
四是发展模式向多元协作拓展。中国IT产业正从产品出海转向能力出海、规则出海,逐步在全球数字治理和产业分工体系中发出更强的声音。政府在过程中将发挥着战略牵引和环境塑造等核心作用,企业是国家IT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者。“十五五”时期,IT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引领性的作用,企业在市场规则下,公平、有效竞争,实现政府和企业高效良性组织协同,共同推动IT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