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省市试点扩容 中国服务业开放迈入新阶段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22 09:5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4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进一步发挥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服务业开放提速加力。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4月21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试点提速加力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先后批准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华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稳定、开放的政策环境。2024年,11个省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围绕推动试点提速加力的主要考虑,凌激介绍,首先是“提速”。为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试点的工作效率,这次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而是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

“在试点工作这10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为这项工作的主线,推进全国服务领域的开放发展。10年来,试点经历了一次升级、两次扩围,先后推出了7轮15份试点方案。”凌激介绍,目前,形成了1+4+6格局,“1”是北京,叫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北京方案已经到了2.0。“4”是天津、上海、海南、重庆,3个直辖市加海南省。“6”是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6个省会城市。

其次是“加力”。凌激表示,除现有的11个试点省市外,新增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进入试点范围。“这9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试点意愿和组织实施能力也比较强。关于这9个城市的试点任务,我们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9个城市进一步研究提出,按程序报批后再实施。”凌激说。

“在加大压力测试和复制推广方面,试点示范工作坚持初心使命,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发挥试点省市全域实施的优势,而非局限在这些城市和省的某一个地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先行先试,形成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及时在相关范围进行复制推广。”凌激进一步表示。

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围绕新一轮试点任务的主要内容,凌激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主要包括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开放,完善要素保障,规则、规范相通相容,以及加强风险防控协同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

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开放。比如,在电信领域,试点任务中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布局。

在医疗领域,试点任务中包括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允许以捐资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支持建设基因与细胞治疗专利专题数据库;探索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抽检模式等。

在金融领域,包括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的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在天津市支持试点传统经典车保税展示及托管业务,这个传统经典车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爷车”;在海南支持博鳌乐成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展进口使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先行先试。

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打造跨境公路班车“绿色通道”;探索支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出口的联运新模式。此外,我们还在赋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提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试点任务。

《工作方案》围绕着过境免签、永久居留、支付便利、执业资格认可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试点任务,以便利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在华从业执业。

同时,凌激表示,将在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商用密码等重要业务领域,不断完善基础规范;在碳排放、碳足迹管理、跨境货物联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数字身份、电子发票等方面推动境内外管理规范相通相容等。

“我们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凌激强调。

电信金融领域创新举措频出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工信部前期已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人民银行在金融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引领性开放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配合商务部持续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在《工作方案》中,围绕电信领域提出了多项试点任务。一方面,加大开放政策供给。提出取消互联网接入服务(仅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仅限于应用商店,不含禁止外商投资领域)等业务的外商投资股比限制,并向外资开放了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进一步提升外资准入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开放政策储备。结合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情况,提出面向天津、上海等地研究支持进一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算力中心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外开放等其他服务领域也提出了开放举措,支持开展创新探索。”谢存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推动电信领域有关开放政策落地实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不断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程度。推动科技金融举措先行先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王信表示。

此外,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王信举例说,对接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基金等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运用,加快完善地方绿色租赁标准建设和应用实施等,鼓励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我们经常说,绿色金融有五大支柱,其中绿色金融标准是主要支柱之一,它有利于合理界定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相关的活动,避免所谓的‘洗绿’和‘假转型’问题。”王信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落地使用和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这对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健全。王信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6项绿色金融标准,其中1项是国家标准,5项是行业标准,另外有19项标准正在研制,支持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范发展。

转型金融标准不断完善。王信解释说,所谓转型金融,就是和零碳、低碳的绿色金融有所区别,通常指的是传统高碳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相关转型的金融活动也需要进行合理界定。

“人民银行牵头制定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还制定了《使用说明》对转型主体的认定条件予以明确,以有效满足传统高碳领域低碳转型过程中合理必要的资金需求。”王信表示,目前相关的这几项标准正在部分地区试用,而且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

“截至2025年1月末,试点地区落地贷款累计金额约425亿元,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二批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研制工作正在滚动进行。”王信透露。

此外,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王信介绍,2024年11月,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中国、欧盟和新加坡共同发布了《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共同分类目录比较有兴趣,也在积极探讨进一步扩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可行性。

“这样的话,多边目录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本地可持续金融目录提供参考,进一步便利跨境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王信说。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更好促进绿色低碳相关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发展,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王信表示。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