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一家再生铝企业,工人将结晶成型后铝合金棒吊出。(初宝瑞摄)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铝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占有色金属的半壁江山。作为第一大有色金属产业,近年来,我国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内铝资源供给不足、节能降碳压力增大等成为掣肘我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未来三年铝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产业布局方面,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15%以上;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培育铝消费新增长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指出,《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明确可行、任务突出、措施有力,其贯彻落实将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铝产业强国建设。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下,铝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在强化资源保障基础、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
加强资源勘探开发、高效利用
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亟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随着铝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保持世界第一,分别约为8500万吨、4400万吨、4950万吨和1050万吨,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亟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实施方案》提出3项措施:一是加快推动国内铝土矿资源增储上产;二是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是推动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
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介绍,中铝集团成立以集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矿产资源工作组,获取铝土矿资源量创五年来最高水平。镓、锂等伴生资源实现规模化提取回收,赤泥综合利用率保持全球第一。低品位铝土矿、高硫高碳铝土矿可选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不断扩大。将再生铝回收利用纳入规划体系和年度执行体系,持续提升废铝使用比例和消纳水平。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表示,魏桥创业集团已建成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镓以及赤泥中铁元素的回收利用生产线,实现了赤泥在路基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规模化应用。自2014年进入几内亚开采运输铝土矿,2024年,魏桥创业集团铝土矿发运回国铝土矿占我国全年进口总量的36.5%。“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矿石供应能力,为保障我国铝土矿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动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正风介绍,公司依托在国内易拉罐市场的高份额优势、产业集群优势,2019年开始投资建设“高品质再生铝综合保级利用项目”,从下游客户回收以罐体、罐料、汽车主机厂工艺废料等废料进行保级回收,极大降低资源浪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铝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完善,低碳冶炼、赤泥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高强高韧铝合金等高端应用材料供给能力不足,亟需完善铝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当前,我国铝工业整体技术装备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首创石灰拜耳法、选矿拜耳法等氧化铝生产技术,建成全球最大单条氧化铝生产线,镓、锂、铁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领先,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较2020年约下降2%,500kA及以上电解槽产能占比约45%。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铝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完善,低碳冶炼、赤泥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高强高韧铝合金等高端应用材料供给能力不足,亟需完善铝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方案》提出2项措施: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水平。
广东新合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其真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河铝材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关键技术创新和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方面不断发力。
聚焦低碳发展、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新河铝业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了“铝基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公司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铝合金型材的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底盘6000系铝合金模具设计、挤压性能控制和焊接缺陷等问题,目前已获广东省重大科技任务协调攻关立项,在按计划有序实施验证中。
此外,通过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新河铝材成功突破高精度工业打印机型材研发、耐腐蚀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等“卡脖子”难题,形成核心专利48项。
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铝集团获批中央企业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原创技术策源地,成为国家有色金属材料研发和技术创新高地。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先进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重大需求,开展新一代高端先进材料、前沿性颠覆性制备技术、首台套首版次重大装备与软件开发。飞机主结构铝材国产化率大幅提升,汽车板用铝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魏桥创业集团已建成山东省先进铝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端铝合金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项,自主研发6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开展“赤泥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新型高强韧铝合金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南山铝业拥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研发平台,以及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今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0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80余项。2023年,南山铝业助力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飞行成功,产品主要应用于C919、ARJ21等机型的机身框、隔板、机翼壁板、翼梁及翼肋等部位。
优化电解铝产能布局
铝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亟需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近年来,我国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有效实施,产能加速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电解铝使用清洁能源比例提升至25%。铝加工集聚化发展效应增强,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然而,铝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亟需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实施方案》提出,要慎重建设氧化铝项目,优化现有国内电解铝产能布局,鼓励电解铝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具有环境和能源容量地区转移,并特别指出山东等相关地区要打造铝加工坯料及铝加工材生产和供应基地,形成以终端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南山铝业持续完善上游铝产业链配套,深度挖掘铝压延、铝挤压、铝压铸、铝机加工等技术,全力打造以汽车轻量化材料、航空材料、动力电池箔、罐体包装材料、航空精密零部件为核心的高端化产品序列。2024年南山铝业高端产品销量约占总销量的14%,高端产品毛利约占铝产品总毛利的25%。
中铝集团高质量建设广西400万吨/年氧化铝生产基地,稳慎谋划北方沿海氧化铝项目,推动内陆氧化铝产线技术改造和战略转型。建成达茂旗新能源发电项目,华云三期成功投运,成为行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标杆,电解铝使用清洁能源占比达到45%以上,保持国内第一。其自主研发的600kA高效能超大型铝电解槽成套技术、电解铝直流电耗“12300”成套技术等核心技术领跑全球,实现在青海铝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广应用。
魏桥创业集团主动实施氧化铝产业升级改造,率先实现超低排放,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积极推行电解铝向水电丰富的云南转移,建设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加快推动全铝车身、大型一体化压铸、动力电池、高端轻量化底盘系统等新能源轻量化产业发展,致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全流程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牵头建成全球最大铝产业集群,成为科技部唯一认定的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