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关税“大棒”重击 全球汽车产业如何突围

作者: 马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21 14:5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特朗普挥下的关税“大棒”,正猛烈冲击着全球汽车产业。自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外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正式生效。汽车关税涵盖汽车、轻型卡车、发动机、变速器、锂离子电池以及轮胎、减震器和火花塞电线等较小的零部件。其中,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不迟于5月3日开始征收。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美国挥出关税重拳不仅直接冲击汽车产业链的既有格局,也迫使全球车企在市场策略、供应链布局等方面迅速做出调整。

承压:日韩车企延缓涨价

业内专家分析,日韩车企当前采取自行承担部分成本以延缓涨价的策略,短期内这一做法可以避免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导致市场份额流失的危机,但若美国的关税政策长期维持现状,日韩车企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挤压,而且还可能会逐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在这轮关税风暴中,长期深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日韩汽车“很受伤”。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美国出口汽车数量约137万辆,在其总出口量中占比超三成。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估算,美国汽车关税导致日本汽车出口下降,日本国内汽车生产减少,最多或使日本经济遭受13万亿日元损失。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初步计算来看,按照4月3日的数据,日本丰田汽车将减少27%的利润,本田汽车将减少28%的利润,马自达将减少139%的利润,日产汽车甚至会减少300%的利润。如此一来,马自达和日产很可能在决算时出现赤字。现在日产汽车面临非常严峻的经营状态,已经是企业存亡的危机时刻,这次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韩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据有关统计,2024年韩国对美国汽车出口额达347亿美元,占整体汽车出口的49.1%。对韩国汽车产业而言,美国市场不仅是关键的销售阵地,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如今,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却给韩国汽车产业带来了诸多棘手难题。

华泰证券指出,美国市场长期以来是日韩德车企的核心销售和出口市场,受到25%关税的直接影响,美系和日韩系经济型车型的价差或扩大至8000至9000美元。“日韩德车企短期难以平衡价格差距。”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税冲击,日韩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丰田汽车表示,目前暂不打算调整汽车售价,而是试图通过削减成本与提升效率来加以应对。

日产汽车正探讨将一部分原本在福冈县工厂生产、面向美国的主力车型,改为在美国当地生产。

本田汽车计划在关税生效前将尽可能多的汽车运往美国。本田汽车表示,目前正试图确定消费者愿意接受其各种车型的价格涨幅,同时也在计划审查其生产基地和出口市场。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集团表示,已经在考虑调整定价策略和生产方案。

业内专家分析,日韩车企当前采取自行承担部分成本以延缓涨价的策略,短期内这一做法可以避免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导致市场份额流失的危机,但若美国的关税政策长期维持现状,日韩车企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挤压,而且还可能会逐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断供:欧洲车企暂停发货

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推行,这一原本紧密相连且互利共赢的市场关系遭遇重创。面对挑战,众多欧洲车企选择通过暂停发货、裁员等应对。

对于欧洲而言,美国市场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数据显示,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了总价值3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14亿元)的汽车,其中德国占比最高,德国三家汽车制造商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约占欧盟对美国汽车出口的七成左右。

欧洲车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佳绩,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与营收,也助力欧洲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稳固其在高端、豪华汽车领域的市场地位。

不过,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推行,这一原本紧密相连且互利共赢的市场关系遭遇重创。面对挑战,众多欧洲车企选择通过暂停发货、裁员等应对。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

英国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公司也宣布,自4月7日起的一个月内暂停向美国出口整车,以应对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带来的影响。捷豹路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是其豪华品牌的重要市场,公司正在努力与商业伙伴解决新的贸易条款问题,并采取短期行动,包括暂停发货,同时制定中期至长期计划以应对这一政策。

德国车企大众汽车计划将因关税带来的进口成本,直接计入出口至美国车型的标价中。

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则通过裁撤五家位于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与墨西哥两家装配厂的运营,削减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困境:美国车企遭遇挑战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认为:“美国此次针对汽车领域的关税政策,对美国自身的汽车产业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不仅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震荡,也对美国本土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公开表示,关税政策将对福特产生深度影响,波及汽车制造商、配件制造公司、经销商及消费者等多个领域。此外,北美汽车供应链因高利率、劳动力短缺和利润下滑等多重挑战,供应商数量远超车企,许多企业可能因成本上升被迫关闭,导致生产中断。

美国安德森经济集团估算,关税将使最便宜的美国汽车价格上涨2500美元至5000美元,一些进口汽车价格可能上涨超过2万美元。

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认为:“美国此次针对汽车领域的关税政策,对美国自身的汽车产业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吴松泉进一步分析称,由于车企推进本地生产和供应链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对于美国来说,在残缺的本土供应链基础上推进本土制造,再加上熟练工人不足、劳动力成本高昂,必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汽车价格将大幅上涨。孤立或半孤立发展,与美国汽车业几十年来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布局和全球采购背道而驰。面对日本、德国、中国、韩国等强大的竞争力,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和产业融合趋势下,过度保护必然导致美国本土汽车产业链缺乏竞争,进而影响创新和效率。

突围:中国车企机遇暗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受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相较之下,中国汽车受到的“冲击波”则较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美国仅有11.6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占比仅1.81%。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崔东树表示,“美国关税战下的中国汽车最具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实现更强的国际化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尤其是要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在当地的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们的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插混化,用节能低碳智能化的中国制造为当地人民造福。”

相较而言,国产汽车零部件已深入全球供应体系,相关企业预计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影响在零部件领域,直接影响至少200亿至300亿美元零部件对美国出口,预计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将出现断崖式下滑。”吴松泉表示,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额达171.5亿美元(仅为海关税则列明汽车或机动车辆用的零部件),占我国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车身零部件、铝合金车轮、动力总成及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轮胎、玻璃、电子电器等。此外,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中国当年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

“综合来看,美国此次加税范围是对几乎所有整车(中重型货车和客车除外)、绝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美国汽车行业是‘重大打击’,长期来看,对美国汽车产业的不利影响要大于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吴松泉说。

变局:上海国际车展强势“赋能”

2025上海国际车展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品牌和产品的同时,有效搭建起沟通桥梁,助力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打造汽车产业新生态。

关税风暴“掀翻”了当前汽车市场格局,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值此关键节点,备受全球汽车企业期待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23日拉开帷幕。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车展不仅为全球车企提供了一个展示应对策略与未来规划的平台,也成为观察全球汽车产业链变革的重要窗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上海车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产业链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产业界更应秉承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的繁荣与稳定。2025上海国际车展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品牌和产品的同时,有效搭建起沟通桥梁,助力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打造汽车产业新生态。

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参展企业方面,除了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之外,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品牌也悉数参展,其中,小米汽车、鸿蒙智行、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等品牌将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

今年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同样亮点十足。展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博世、采埃孚、麦格纳、宁德时代等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华为、宝钢、法士特、华阳等国内重点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三星、科大讯飞、小马智行、芯驰科技等近百家芯片、半导体、雷达、ADA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领军企业参展。

同期活动也精彩纷呈。4月22日下午,车展主办方将首次举办2025全球汽车领袖圆桌会议。会议内容紧扣汽车产业全球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邀请国内外顶尖品牌车企、供应链及相关高科技公司负责人出席,共话全球汽车发展,为助推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4月23日至24日,各大车企及相关参展企业在各自展台或会议室将举行百场新闻发布会。此外,2025上海国际车展将举办各类会议和论坛近20场,内容涵盖汽车关键技术、半导体产业、汽车出海、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作者:马艳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