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企业产品向精品优价转化,将是整个关税大战和消费调整以后的大趋势。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近日,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如何更好发挥各方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同时,借助“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回溯过往,中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出口转内销”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动态变迁、政策的调整转向,以及市场需求的起伏波动紧密相连。此次美国加征关税,致使大量外贸企业出口成本飙升、订单量锐减、生存压力骤增,这无疑再次将“出口转内销”推向了企业战略调整的前沿。为此,重点商超、电商平台纷纷开辟“外贸优品”绿色通道,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为外贸企业拓内销、稳产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跨境电商平台也在加码补贴、优化渠道,助力企业多元布局、稳步转型。
零售商超开通“内销”直通车
据公开报道,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联华超市、武商集团等企业将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使外贸产品以最快速度上架与消费者见面。
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4月11日,永辉公布的专项邮箱收到超200封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合作诉求邮件,其中已有超70家企业进行意向单填写,永辉与超过100家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阶段。
联华超市提出将为中国好物回流提供“专项入驻优惠”“营销资源倾斜”等多项支持措施。“目前,我们正在对旗下的世纪联华、联华超市门店进行全面调改、焕新工作,强化商品力、提升自有品牌占比是重中之重。”联华相关负责人表示,那些“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很多都是全球知名连锁巨头的供应商或品牌代工企业,在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款式创新上有优势,将助力联华的自有品牌之路行稳致远。
武商集团联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起倡议,提出拓展销售渠道、提供数据支持、优化供应链管理等举措,拟通过促销活动加速外贸商品流通。
此外,联商网、蚂蚁商联等零售联盟启动“聚力破局,同心共赢”等行动计划,以全渠道赋能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拓市场。
电商平台出手助力稳外贸
10余家电商平台近日表示,将依托供应链能力和直采等优势,帮助外贸企业加快打开国内销路。
4月11日,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京东方面对记者表示,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商家,京东也将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帮助商家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同一天,盒马宣布,面向我国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绿色通道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简化认证流程,缩短审核认证周期。此外,盒马表示将开放“云享会”频道作为进驻快车道,后续还将在频道内上线“外贸专区”。
抖音、快手等平台也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八方面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百度、东方甄选、苏宁易购、美团等多家平台也纷纷出手助力外贸企业。
此外,苏宁易购也宣布启动“外贸优品振兴计划”。苏宁易购将通过极速入驻通道、流量资源倾斜、反向定制支持等举措,为外贸企业提供从入驻到销售的全链路赋能,推动优质外贸商品快速融入国内消费市场。
4月12日晚间,美团宣布,帮助具备优质供应链和产品品质的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美团在“商家入驻、经营扶持、品牌打造”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
美团表示,将积极支持外贸企业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开发更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帮助更多外贸商品开拓内销品牌。
精品优价时代或将来临
面对关税的不确定性,近几天,跨境电商平台也正通过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提供解决方案等,以求降低外贸企业面临的负面影响。
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承诺未来三年拟投入1000亿元,持续打造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该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扶持力度,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
宁波一汽车配件纯外贸出口企业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企业的销售市场10%在美国,客户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因此这次关税战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所以也没有考虑转内销,但是如果考虑到利润方面,也有兴趣参与。
在4月1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商务部已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何咏前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面对美国霸凌关税,中方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以自身的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商务部正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京东、拼多多运营商家李渭杰对中国工业报透露,其经营的食品零售业务中,京东曾发来询问,了解是否存在此前出口、现需转内销的商品。然而,他们的销售市场以及原材料采购100%集中在国内,外贸对其并无影响。
李渭杰分析指出,此次电商和零售商超助力外贸企业的举措是非常有意义的。以往出口转内销时,商家们即便海外订单有所减少,但仍维持一定规模,企业仅需通过常规渠道进行部分铺货即可。然而,此次美国关税调整力度较大,众多企业现有订单因关税调整原因暂停发货。企业为维持运营,每天面临工人薪酬和机器损耗成本压力,销售和营收受严重冲击,这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过度依靠海外订单存在较大风险。电商平台与商超等在政府扶持下搭建的渠道,为企业拓宽了销路,提振了企业信心。不过,在此过程中,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难以生存,这也体现了市场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国内电商平台北京易品万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臧雷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首先,外贸转内销吹响了商品品质改革的冲锋号;其次,平台赋能可有利驱动下沉市场增长;第三,从“白牌”到“品牌”跃迁,品牌化驱动了利润提升。通过平台对外贸商品的数字化赋能,和平台亲自下场提升管控品质,外贸企业从代工挣低利,到做品牌化运营,赚取品牌溢价,这是企业自驱力提升的表现。
臧雷表示,外贸转内销短期价值是缓解外贸压力、刺激消费。
长期价值首先是产业升级。倒逼国内企业提升质量标准,推动制造业从代工向品牌化升级;其次是促进就业,反哺消费能力提升;还有就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通过数据、标准、供应链的打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增强经济韧性。
“不过,企业也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外贸转内销对于当前市场、当前固有渠道可能会形成冲击;其次,传统型外贸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不擅长,需要企业不断试错,导致消耗企业本身就不多的资源,使转型更加困难;最后,平台对于企业的引导合规化很重要,避免企业陷入低价低品质的恶性循环。”臧雷强调。
对此,电商专家李成东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短期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完全能消化美国关税导致的部分出口损失。国内的电商和零售平台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可以减少外贸出口损失,降低就业压力风险。但要想和美国打长期贸易战,核心是要发展内需市场,以及开拓更多元化的海外市场。目前来看,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市场。
电商专家李杰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这一轮关税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品行业也需要重塑。未来企业产品向精品优价转化,将是整个关税大战和消费调整以后的大趋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