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活水”润沃野,“新农人”绘就智慧春耕图

发表时间:2025-04-21 08:40
分享到:

2月北疆,积雪未融的田地里已奏响春耕序曲。在石河子垦区广袤的土地上,一场由金融力量推动的“农业革命”正在上演。农行石河子兵团分行以金融为犁铧,深耕乡村振兴沃土,用精准服务浇灌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青春作翼:“兵三代”耕耘“云端农业”

在八师148团,“95后”青年陈辰正忙着对植保无人机进行细致保养与飞行调试,力求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挑战。作为兵团第三代子弟,小陈在内地闯荡数年后,对家乡的眷恋日益加深。2023年末,他毅然决定返乡,追逐心中的“创业梦”。

返乡后,小陈敏锐地发现当地无人机应用尚不广泛,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农用无人机技术。掌握一定技能后,他萌生了购置无人机的念头,却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关键时刻,农行石河子兵团分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迅速为他办理了“惠农e贷”,12万元贷款资金迅速到账。

有了这笔“及时雨”,小陈顺利购得心仪的无人机,满怀信心地准备在春耕中大展拳脚。“无人机作业高效快捷,能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传统人工的数十倍。未来,我还打算添置更多智能农机,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小陈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满怀期待地描绘着未来蓝图。

智慧农机:“九零后”蜕变“兴农先锋”

“这台220马力智能拖拉机,就是我的‘变形金刚’。”在121团农机服务中心“90后”农机手韩科科轻触电子屏,拖拉机随即进入自动驾驶模式。通过农行“信用卡惠农农机分期业务+农机补贴”组合方案,他成功将设备升级为配备北斗导航、变量施肥系统的智能农机。这支由12台智能装备组成的“钢铁战队”,今年已承接2.8万亩耕地托管服务,每亩为农户节省人工成本35元。

距121团58公里外的石河子新安镇,“90后”春麦种植户纪宏斌2017年流转了150余亩耕地,成为一名“新农人”。作为“门外汉”的他深知,种地仅凭热情和勇气远远不够,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才是关键。为此,他格外重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曾先后参加兵团、八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对科学种田、统筹管理深有体会。今年,小纪计划从种植、田管到收割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但需要资金支持。农行石河子兵团分行工作人员回访客户春耕备耕情况之时,了解到他有资金需求,便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对接,根据其实际情况,推介农行“种粮e贷”产品,并指导他在线申请贷款。“农行真是太高效贴心了,不仅上门办理,贷款申请流程也方便快捷,及时解决了我当前资金缺口。”纪红斌满怀感激地说道。

科技沃土:“新肥料”滋养“绿色农业”

春播在即,位于石河子北泉镇工业园区的沃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达农科)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四条自动化生产线昼夜不息地运转,全力以赴满足春播对化肥的巨大需求。车间外,一辆辆满载生物有机肥的货车正驶向天山南北,为千万亩耕地注入绿色动能。

“根据目前的订单需求总量,公司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每天能够产出化肥约800吨。”沃达农科董事长许世武介绍,公司生产的水溶肥料和生物肥料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养分更易被作物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以解决降低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等问题。

沃达农科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化肥生产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手握30项国家专利。值得一提的是,沃达农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得到了金融的大力支持。农行石河子兵团分行提供的950万元“科技e贷”资金,为公司加速建设农用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沃达农科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当金融的基因编码进农业的DNA,传统农耕正在经历“数字蝶变”。从“面朝黄土”升级成“指尖管理”,从“靠经验”到“靠数据”,农行石河子兵团分行正以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金融“活水”正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绘就了农业现代化的兵团样本。刘诗悦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