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ayPal澄清裁员传闻 破题本土化仍存挑战

作者: 银昕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15 20:15
分享到:

PayPal未来的发展重点依旧会在B端,重点服务于商户。

■中国工业报 银昕

“80%数字太夸张,传闻与事实不符。”针对近期“PayPal中国即将裁员80%”的市场传闻,接近PayPal中国的消息人士对中国工业报如此澄清。

作为2002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际支付平台,PayPal自1998年成立以来,业务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超100种货币支付,截至2023年底全球活跃用户超过4.2亿。可以说,PayPal是成立更早,国际化也更早的“支付宝”。

2024年1月,PayPal总部宣布计划裁员2500人,约占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9%。2025年3月底,其中国上海团队传出风控部门调整消息,引发市场对其在华业务收缩的猜测。

财务数据显示,PayPal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84亿美元,同比增长4%,但GAAP营业利润(GAAP营业利润指企业按照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7%至14亿美元,全年每股收益预期从2023年的3.84美元降至3.60美元。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尽管“80%裁员”传闻不实,但PayPal在华业务确已进入战略调整深水区。

牌照掣肘与消费场景缺位

同样是银行卡的下一代支付技术,谁完成了从零到一的习惯建立,谁就拥有了天然的用户粘性。在中国,这个习惯是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建立的。

PayPal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始于2003年,两年后开通了中国大陆官网。受制于支付牌照政策,早期只能通过合作代理模式参与市场:2010年与中国银联合作跨境交易,2013年联合北京邮政推出“贝邮宝”物流服务,2017年借助百度电子钱包连接境内消费者和境外商户。

正如接近监管部门的金融研究者航先生对中国工业报所言,此阶段PayPal仅作为“支付通道”存在,无法触及资金清算核心业务,主要服务境外人士在华支付需求。

2019年,PayPal终于获得了支付牌照,但路径仍然曲折:PayPal通过旗下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国市场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70%的股权,获得支付牌照,取得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及跨境人民币支付资质。

即便获得牌照,除了跨境电商和外贸,PayPal在中国依然找不到太多应用场景。航先生告诉中国工业报:“PayPal是国际上支付平台从零到一的创立者,但它错过了中国用户形成移动支付从零到一的阶段。”他表示,同样是银行卡的下一代支付技术,谁完成了从零到一的习惯建立,谁就拥有了天然的用户粘性。在中国,这个习惯是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建立的,“所以PayPal不可能争得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PayPal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PayPal在中国用户数量超过500万,多数为跨境购物者和中小商户,与之相比,2019年PayPal拿到牌照时,支付宝用户数量已超12亿。在移动支付的场景中,支付宝和微信基本占据了超过90%的比例,银联“云闪付”发挥在跨行转账方面的优势,也有4%-5%的比例,“在此格局下,似乎看不到PayPal的位置。”航先生说。

跨境电商风口下的B端突围

依托深厚的国际化基因,叠加中国中小企业借势跨境电商加速出海、全球跨境支付需求持续增长的行业机遇,PayPal还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

张先生深耕东北地区出口跨境电商领域,他向中国工业报表示,跨境电商卖家需高度顺应消费者支付习惯,“除信用卡外,PayPal在全球消费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作为直面终端的卖家,必须提供本地化支付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从事跨境电商及出海业务的中小企业,天然就是PayPal的用户。”

相较于信用卡支付,电子钱包在跨境电商场景中的优势显著。张先生向中国工业报分享了业务实践中曾踩过一个“坑”,当境外消费者普遍习惯使用信用卡时,他在目标市场分别对接当地支付机构,由其代收货款并定期结算。“部分支付机构以未收到消费者支付款项为由延迟结算,我们也难以向远在非洲或者中东的支付机构追溯核查。但如使用电子钱包支付,交易信息实时可查,核实款项就容易多了。”张先生说。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电子钱包支付的便利显著优于信用卡。使用外卡支付时,用户往往需要繁琐的身份验证才能操作;而用PayPal支付,仅需登录账户输入密码便完成支付。

于是,跨境电商、出海中小企业,及经常购买境外商品的消费者,构成了PayPal在中国市场重点服务的核心客群。

借着跨境电商崛起的东风,PayPal也趁机起势。“过去一年,PayPal的中国中小商户总交易额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数字产品总交易额增幅超过140%。”在博鳌论坛2025年峰会上,PayPal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PayPal未来的发展重点依旧会在B端,重点服务于商户。”接近PayPal中国的消息人士说。

中外支付巨头的错位竞争

PayPal的核心策略是利用国际网络和技术优势,与中国企业出海的需求深度绑定,通过金融科技,比如数字货币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

当PayPal在华业务场景仍显单一之际,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加速国际化征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支付宝+”蓝色标识已随处可见,为中国游客提供境外扫码支付的便捷体验。

作为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电子钱包,Touch’nGoeWallet与支付宝共享标志性蓝色视觉。共同的蓝色视觉并非偶然,其运营主体TNGDigital由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事实上,蚂蚁金服的全球化布局已形成矩阵式架构:从马来西亚Touch’nGoeWallet、印度Paytm、泰国AscendMoney,到菲律宾电信运营商GlobeTelecom旗下Mynt、巴基斯坦小微金融银行(TMB)、孟加拉国移动金融服务商bKash,以及英国新兴支付平台万里汇WorldFirst,均通过股权合作实现场景互通。

腾讯则通过资本合作加速全球支付网络布局:联合国际知名PE机构KKR战略投资菲律宾金融科技公司VoyagerInnovations的少数股权,电子钱包和数字支付正是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时,腾讯在澳大利亚投资了支付技术公司Afterpay,在巴西投资金融科技公司Nubank,在意大利投资了支付领域的初创公司Satispay,形成覆盖不同区域市场的支付技术生态。

除了股权投资外,中国支付机构还通过技术合作拓展境外场景。2017年,支付宝与韩国电子钱包公司KakaoPay达成二维码互认兼容协议。据蚂蚁金服海外业务负责人向中国工业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KakaoPay在中国支付宝商户中的互通率达到了80%,为中韩跨境消费提供了无缝对接的消费体验。

当中国支付闯入了PayPal的“后花园”,PayPal在华的本土化策略会否再向前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支付在海外主要服务场景是中国游客短期停留时的支付需求,而非当地消费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即便出了海,也只能使用国内账户,无法在目的地国家开户,自然就吸引不到当地消费者来使用。”航先生表示,这一点像极了早期来华时的PayPal。“到目前为止,中国支付与PayPal在海外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对中国工业报表示,PayPal在中国的本地化策略更可能围绕跨境支付和B端服务展开,而非直接争夺C端用户。“PayPal的核心策略是利用国际网络和技术优势,与中国企业出海的需求深度绑定,通过金融科技,比如数字货币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朱秋城说。

作者:银昕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