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肥能做好工业文旅吗?

来源:毒评DUPING 发表时间:2025-04-14 15:23
分享到:

3月28日,首届「矾山论坛」在合肥天鹅湖畔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合肥产业研究院、合肥产投集团主办,合肥产投集团产业研究院、安徽矾山文旅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以“无界·共生·创变”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学界、企业及媒体的100余位嘉宾。

论坛中由我主持的两个关于工业遗产开发与工业文旅的话题讨论,分别与六位专家展开对话,在此与诸位分享。

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困境

提到合肥的工业,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合钢、安纺这些遗存、遗产。工业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也是这几年国家政策要求,工业项目开发到工业文旅业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类别。所以因为不同历史周期和产业结构形成的工业遗产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如何保护好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合理地商业化运作,也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目前合肥率先进入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是位于庐江矾山镇的矾花源文旅项目,基于矾矿遗址保护性开发。庐江矾矿据史料记载,矾山采矾史最早可追溯到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矾工业基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矾文化的发源地。

其实在工业遗产中,挡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遗产资源的辨识度,专业领域的鉴定标准已经很难,更别说大众对于工业遗产的认识程度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晓明,在对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遗产复杂的地缘文化和工业特性,以及在长时间迭代中与当下人们观念认知有一定的鸿沟甚至是矛盾的,先注重历史保护,再去合理地商业开发,让人们有一个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前提去看待商业市场的应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晓明

除了开发的困境之外,在对谈中我还提到一个现实问题,工业遗产的建筑改造和当下公众对于建筑作为媒介通识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是基于未来工业文旅实践中,大家第一看到的就是建筑和场景构造,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同质化场景过多,人们陷入了短暂的网红打卡而忽略了浑厚的工业历史。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黎启国

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黎启国教授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董亦楠给出了异曲同工的答案,即,工业遗产的建筑更新要与周边社区(环境)建立一定的链接关系,不能独立于资产属性,而要有生活化场景,要让人们使用起来。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董亦楠

涉及属地关系,对于工业遗产的认识不能完全局限于其历史发展周期,而是要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观念紧密结合。这也是矾山最早开发之初的共识,先保护性开发,然后适度的市场化运作,以矾矿的历史文化特性带动工业文旅的趋势。

矾花源的尝试

去年我去庐江矾花源项目时,看见过一个明矾的装置,那是一个类似于琥珀的形状。在项目上的了解之后,我也才知道矾的应用早已经在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在项目上的展厅里也看到了整个矾矿的历史以及当代应用的发展过程。

矾矿文旅项目规划面积约12000亩,建设用地约1200亩,包括:大矾山、小矾山、矾山老街、矾矿生态修复区,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主要依托工业遗产的丰厚资源,有效保护利用工业遗存遗迹、标识标记、风情风貌,以历史文脉留存和区域面貌提升为核心动力,将工业记忆和生态建设、文旅开发有机融合,使其功能和属性向文化旅游、康养度假升级,实现生态保护、矾矿活化、古镇蝶变、乡村振兴、文化地标一体化发展,从景区到景域,实现“旅游+”多业融合发展。

近期建设目标主要是打造五大基地,即:矾工业文旅示范基地、矾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庐州文化体验基地、沉浸式观演基地。远期建设目标主要是打造国家级工业文旅特色小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长三角研学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工业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矾山项目的大目标是基于工业遗产打造一站式目的地旅游度假区。让工业遗产在当代文旅市场结构中有效孵化,从地方的历史性和商业运作中活化遗产属性,让更多人知道矾矿工业之外,去更好地体验和使用这样留存已久的文化。

矾花源的实验性还有对于未来运营的考量,这样的工业遗产从保护性开发到市场化有一定的难度。论坛主题演讲时,贰厂文创公园创始人,重庆奥雅可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迓昕的观点正好在讲述存量市场化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从前置运营、综合设计、生产建造以及招商运营层面,周厂长讲到了政府、资本、品牌、消费者所构成的供需平衡关系。工业文旅的市场化运营不是哪一方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一个多方助力的系统化事业,这对于矾花源项目也是很好的一个参考方式。

贰厂文创公园创始人

重庆奥雅可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迓昕

从总体的体量规划和业态构成来说,矾花源的尝试是勇敢的,让文旅综合体从工业文旅的方向得到破局,而运营上的商业规划都是基于工业历史的底子,并非混乱的大拼盘思路。这也是合肥在工业文旅项目体量上最大,规划长远以及业态最全的一个文旅综合体项目了。

工业文旅驱动的「合肥模式」

这几年媒体上被渲染最多的就是以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出圈的「合肥模式」,在这样的模式探索之下,文旅方向的破局似乎也需要找到一条合适合肥地方性的路子。

在论坛中朱晓明教授讲到英国工业革命到城市更新时期的演变,欧洲古建的保护到市场化的应用,走的就是工业遗产驱动的文化留存到商业应用。作为一个工业立市的新一线城市,合肥有大片的工业文化遗产,诸如已经市场化的安徽省机械粮库改造成现在的新粮仓,以及正在改造的北幻城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市场化运作。

刘国胜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分院副院长

此外,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分院刘国胜院长还讲到工业遗产的历史断层问题,很多真实的矿人故事流失,这也是遗产的重要部分。而工业文旅的市场化,最直接的感知是让人们感受到当年工业建设时期丰富的历史故事。

而工业文旅的市场应用中因为「小众领域」在传播层面有一定的抗性。如何从学术层面重新定义其文化价值,将其纳入城市更新与地方认同构建的核心框架,这也是前期重要的基建工作。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了第一届「矾山论坛」,基于各种复杂现状和历史遗存去讨论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性问题。

这大概也是矾花源在整体文旅方向上定调的基础,在真正面市之前让大众对于工业遗产开发有一个基础概念和认知,对于工业文旅的普及有一定的理解。这也是中国矿业大学侯亚伟博士所重点讲到的方向,他在庐江整整三年研究工业遗产相关工作,矿产的历史文化如何变成生动的故事让当代人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是保护性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侯亚伟

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乡村文旅,这几年快速推进的旧改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同质化严重的项目。矾山论坛中也提到项目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在后期工业文旅中的具体方向,即,工业遗产开发易陷入「博物馆化」或「过度娱乐化」两极,既要保持工业历史的正统,也要符合市场传播基调,让公众有一定的参与性。

在学界的研究中,达成的共识是先保护后开发,讲好历史故事,用好工业遗产。随着不同阶段项目对外的传播,也随着公众对于工业遗产的认知观念提升,相信矾花源项目能在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道路上能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道路,这也是工业文旅的「合肥模式」。

「矾山论坛」对谈现场

第一届矾山论坛硕果颇丰,论坛今后会每年定期举办,将建立长效机制,这对于缺乏公共讨论的合肥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至于合肥能否做好工业文旅这个问题,答案也是分阶段来呈现的,矾山论坛开了个好头,先讨论起来。而矾花源更像是一种理念发起方,有着一定的实验性,也有当年矾矿人的决心,先尝试,再完善,后突破。

期待矾花源文旅综合体的呈现,也期待合肥工业文旅走向新台阶!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