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车间”到“景点”,工业旅游的崛起?

来源:TOP财经 发表时间:2025-04-14 11:53
分享到:

近年来,工厂游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从食品饮料工厂到智能制造车间,从传统的工业遗址到创意园区,工厂不再仅仅是生产产品的场所,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也揭示了企业品牌营销的新趋势和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思路。


      工厂游的兴起,从冷门到“顶流”。

工厂游的火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冷门到“顶流”的转变。在过去,工厂往往被视为工业生产的代名词,与旅游毫无关联。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体验经济的兴起,工厂游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在小红书上,“工厂研学”相关笔记已超过2万篇,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走进生产线,见证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孩子们在流水线旁目不转睛,家长们则感慨“这不仅是一次工厂参观,而是一场沉浸式科技体验”。与食品工厂相比,更具科技感的智能制造工厂更是研学游的新顶流。例如:蔚来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超13万人打卡蔚来智能工厂,还有超400万人次线上“云游”工厂。

工业旅游的兴起,也体现在各类工厂改建的创意园区上。北京798艺术区从过去的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最知名的艺术文化园区。涂鸦墙、红砖厂房、铁轨废墟,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潮流青年的最爱。类似的创意厂区还有上海M50创意园、广州红砖厂、成都东郊记忆,曾经的厂房在老旧车间里焕发新生。

工厂游的吸引力,高性价比与沉浸式体验。

工厂游的火爆,首先源于其高性价比。

相比传统景区动辄几百元的门票,许多工厂旅游不仅免费,甚至还有赠品、试吃和互动体验。对于年轻人来说,低成本与高体验感的组合极具吸引力。例如:煌上煌工业旅游基地将工厂与景区“交融”,在江西打造了一个既能学习酱卤文化,又能亲手制作美食的互动体验场所。自2019年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了超过65万游客,成为当地工业旅游的典范之一。

工厂游不仅能看稀奇,更能“涨姿势”。对于年轻人而言,工厂旅游不再是枯燥的“生产线游”,而是充满科技感、互动感的学习之旅。例如:蔚来工厂推出的“小小工程师”夏令营,邀请孩子们来当一天“工程师”,在车间学习如何搭建汽车驱动系统,在展厅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汽车。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在玩乐中获得知识,还能直接感受到工业科技的力量。

工业遗址改造的园区更是拍照爱好者的天堂。在北京首钢园,昔日的炼钢高炉与科幻游乐园并存,年轻人穿着工装风衣,站在生锈的朋克风高炉边拍照。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巨大的金色炉台成为网红打卡地,摄影师们借着金属反光拍出大片质感。对年轻人而言,一张独特的照片、一次沉浸式的生产线参观,远比普通景区的到此一游更有价值。

企业的“阳谋”,品牌营销与用户互动。

工厂游的火爆,不仅是消费者追求新鲜体验的结果,更是企业品牌营销的新渠道。

传统的广告再怎么铺天盖地,也比不上消费者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例如:元气森林工厂专门设置了沉浸式参观体验区,游客可以看到高速运转的饮料生产线,听解说员讲述“0糖0脂0卡”的研发理念,最后还能自己投币抓饮料。人气综艺《种地吧》的主角团“十个勤天”集体探访元气森林工厂,带动一大批粉丝前来参观打卡,复刻同款体验,不仅让工厂游热度攀升,也为品牌带来了更多关注。

君乐宝的工厂旅游项目更是直接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并迅速发展为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科技研发、乳品加工、供应销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在这里,游客能亲身体验奶牛养殖与绿色产业链的生态循环,深刻感受到君乐宝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过去,制造业的竞争点在生产效率,而如今,品牌文化、科技创新、用户互动,才是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品牌展厅。企业通过向公众开放工厂,不仅能增强透明度和信任,还能提升品牌形象、促进销售。参观者分享体验,形成口碑传播,也助于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这便是企业的营销“阳谋”。

政策加持与产业升级。

工厂游的兴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例如:晋江以鞋服产业闻名,正在推动“体育+工业”的旅游新模式。

安踏集团在晋江打造的安踏982创动空间,集品牌博物馆、数字化智慧运动馆、互动体验区于一体,让游客了解运动鞋的生产过程,亲自体验智能跑步测试、篮球投篮机等高科技运动产品。

北京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工业旅游。在《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引导企业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并打造集旅游、购物、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化工业旅游目的地,构建完善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随着政策的加持,未来北京的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可能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城市新地标”。

工业旅游的未来,潜力与挑战并存。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与全球工业旅游占旅游总产值的10%-15%相比,中国工业旅游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未来大有可为。

工业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工业旅游的开发需要企业在生产流程、安全管理、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旅游的内容设计需要兼顾教育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如何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工业旅游的发展也需要地方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如何避免工业旅游项目“千篇一律”,如何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实现商业化开发,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从“车间”到“景点”,工业旅游的未来可期。

工厂游的兴起,是消费观念转变、企业营销创新和政府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也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推动了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的探索。从“车间”到“景点”,工厂游的未来充满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工业旅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内容设计上下功夫;政府需要在政策支持、规划引导上做文章,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走,到工厂去旅游!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可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