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下午,苏州港战略发展部(海外业务部)部长吴才友、科技工程部(科技创新中心)副部长沈晓军、生产业务部(总调度室)副部长武长庚等领导,偕同交信(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翔等领导一同到访六六仓集团开展调研考察工作。
此前,六六仓集团核心团队已在2024年10月、12月以及2025年2月先后三次前往苏州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此次三方再度开展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并举行座谈,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推进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对现有业务体系与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三方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协同合作效能,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苏州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海交汇之处,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它由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组成。苏州港陆域总面积491万平方米,码头泊位共44个,其中长江泊位25个(万吨级以上24个)。2024年,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
交信基金即交信(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30日,总部位于上海。公司由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信资本股权投资(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设立,是交通运输部旗下唯一通过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交信基金主要投资于交通信息化及上下游全产业链关联行业,聚焦未来交通环境态势感知、北斗应用、车路协同等新一代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建设及应用领域。
座谈会上,董事长田会宾详细介绍了集团在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方面的数字化规划和精心布局,六六仓通过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基地、贸易中心、交易中心、综合服务基地、贸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区块链技术与仓单认证服务等创新体系,这些举措旨在全方位赋能大宗商品的高效流通,推动大宗商品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迈进,从而更好地融入并服务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并深度契合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
他着重提到,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将带来多方面的显著效益。首先,在成本控制上,建设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与物流成本,同时借助多式联运的高效模式,进一步优化物流链条,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此外,建设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通过深度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手段,将全面推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实现交易流程的智能化、透明化。
六六仓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田会宾
不仅如此,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还将助力资金成本的降低,通过动产质押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税收的增长,为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有效保住当地的经济发展势头,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新的台阶。
苏州港吴才友部长对六六仓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表示,六六仓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战略眼光,不仅为大宗商品流通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苏州港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强调,苏州港与六六仓在业务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双方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的新模式、新路径。
苏州港战略发展部(海外业务部)部长吴才友
交信(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翔此次交流探讨给予高度认可。他称各方优势互补、规划清晰,合作前景广阔。交信基金愿与各方携手,共推项目进展,实现互利共赢。
交信(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翔
生产业务部(总调度室)副部长武长庚在会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关键建议。这些建议为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建设中的资金、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指明了方向。
会上,三方围绕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及深化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合作,利用苏州港的港口优势和六六仓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大宗商品物流通道;二是深化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合作,通过动产质押、仓单融资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双方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推动在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共同构建大宗商品交易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交易流程的智能化、透明化。
此次座谈交流不仅为苏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勾勒出了清晰的蓝图,更为三方未来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