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是四川省重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四川酒类行业不断推陈出新,加快布局业态升级,酒类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自去年12月起,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组织举办“高质量发展看川酒”——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邀请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及行业媒体组成媒体记者团,先后赶赴川酒五大产区,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交流座谈等形式,全面展示“一会一中心”成立以来,川酒产区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挖掘、分层呈现川酒在稳就业、促发展中的好典型、好故事,全方位感受川酒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活动期间,媒体记者团一线调研走访24家酒类企业,实地踏访10个重大推进项目,开展15场面对面交流座谈。截至3月底,媒体记者团发布稿件100余篇,相关视频22条,全网总曝光量超千万,各大媒体同向发力,持续提高川酒传播声量。
在成都产区解锁发展新路径,临德阳产区聆听古韵新声,到遂宁产区感受老酒转型探索,再一路南下,赴两大千亿产区,解码泸州浓酱双优和宜宾五粮浓香核心产区的奥秘……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媒体记者团探寻转型升级的优秀代表,精准聚焦产业发展新气象,推广川酒产区创新举措和经验成果,让鲜活生动的川酒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守正创新,将先天势能转化为奋进动能
四川盆地河流密布,气候温润,孕育了繁盛的微生物群落,形成天然酿造区。自古以来,四川就以盛产美酒闻名遐迩,酿酒技艺和历史文化传承千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充足的资源禀赋奠定了川酒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先天优势成为川酒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蜀南竹海峰峦起伏,峻岭交错,其间溪流纵横,飞瀑高悬,平均每立方厘米富含2000个负氧离子,是久负盛名的“天然氧吧”,更是不可多得的生态酿酒之地。翠竹深处,竹海酒业酿造着一段竹香酒韵。“竹海酒,自然道”的标语挂在车间的墙上,更记在酿酒工人的心里,竹海酒业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竹根过滤的纯净水源和悠久的生产工艺,酿造出清冽甘润的生态佳酿,不断臻于“中国生态酿酒典范”。
在大美四川生态蜀境,像竹海酒业这样打出“生态牌”的酒企并非个例。桂花藏酒、竹林养酒,古川酒业充分运用生态酿酒理念采取露天储酒,将陶坛置于林间树丛,沉淀淡雅浓香的独特风味;舍得酒业践行生态战略,着力打造生态酿酒工业园,绘就遂宁产区生态酿酒底色;高洲酒业酿造生态园内碧波荡漾、竹柏掩映,全国“最美酒厂”不虚此名……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的馈赠,传统酿造技艺和优质窖池则是传承千年的时间艺术,让持续推进川酒高质量发展韧性强、底气稳、动力足。
长兴酒业1500余口窖池群以“以窖养糟、以糟养窖”的循环智慧,历经岁月沉淀,年产6000余吨优质原酒。叙府酒业的“月亮窖”古窖池群及5500余口优质窖池,加之古叙州府纯粮固态酿酒技艺,让传承古法酿酒工艺、坚守固态纯粮酿造的口号更加响亮。
守正让川酒在变幻更迭中从未迷失方向,而创新更能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发展潮流。
川酒企业百舸争流,在不同赛道探索创新经验,开辟新的蓝海。
光良酒业便是在市场营销创新赛道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仅仅用5年多的时间覆盖了全国600多个县级市场,2024年,光良销售额同比增长27%,跑出累计销量超4亿瓶的加速度。光良酒业的弯道超车离不开背后的品牌营销策略,新华网在报道中分析道:(光良酒业)秉持“全面ToC”理念,一方面开启了影视剧植入营销,尝试做短剧的植入,一方面举办“一桌好饭”“我在夜市喝光良酒”等品鉴活动,提升知名度,深度嵌入消费者生活。
在电商直播电商赛道上,玉蝉酒业则是先行先试的探索者。玉蝉酒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快布局电商渠道,通过入驻第三方平台、直播带货等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如此,玉蝉酒业还通过自媒体账号更新企业趣事,总经理钟虞更是“亲自”下场,以“海归回家继承家产”为切入点,讲好企业品牌故事,潜移默化地传播品牌文化,让“玉蝉老酒”焕发新的生机。
守正和创新本就是一体两翼、驱动双轮,在坚守传统和创新探索的交织中川酒品牌和文化底蕴赓续传承,川酒正将既有优势资源禀赋不断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数智转型,科技赋能驱动川酒蝶变
白酒酿造工艺独特,不仅由菌种自然发酵,还受到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程难以观测,结果全凭经验,酿造过程宛如“黑箱”,影响白酒的风味和稳定性。随着智改数转的纵深推进,从过去对传统经验和手工技艺的依赖,逐步向数智化的新阶段迈进。
数字化看板是舍得酒业数智化实践的探索,生产车间的看板实时更新每口窖池的窖龄、投粮批次、窖池温度、窖池状态等,坛贮老酒库的看板滚动显示每坛老酒精确到秒的基酒窖龄、坛贮时间等信息,让每坛老酒有了数字化身份证。醉清风酒业则通过搭建“智酿云”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厂63道数字化酿造工序、20000+工艺实时监测点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控制设计,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酿造过程的智能分析、决策、控制和优化。
不只是生产工艺上的转型升级,数智赋能更向全产业链拓延。
郎酒浓酱兼香产区建起“西南第一、兼香唯一”的智能立体库,12台机械臂、27台堆垛机和6台自动分拣机配合运作,实现周转储存量超过10万吨,能够满足38辆货车同时作业,吞吐量超2万箱/小时。
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更是打造行业“灯塔”,从上料、灌装、装盒、打码、防伪、关联等工序到最终的成品酒,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灌装生产线平均每小时能包装15000瓶,在单位包装数量提升1.5倍的同时,还能将人力缩减90%。这座灌装速度最快、智能化水平最高、数字化水平最高、自主创新最多的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正引领白酒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纪元。
酒旅融合,打造消费场景新样本
白酒消费,不止步于对产品本身的占有,更是一种文化格调乃至生活方式的认同。川酒持续在酒旅融合上发力,加紧布局,探索消费新需求,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参观式场景,将企业生产流程打造成景观,让企业品牌文化深入人心。走进蜀之源酒业,酿酒车间、酒道馆、储酒区、甘泉湖等无一不诉说着企业深厚的历史和悠久的酿酒故事;顺成和庄园山顶的酒文化展示中心和山腰的酿酒园区交相呼应,游览庄园的过程中便可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品牌文化。
当旅游热点的风向从“风景”吹向了“场景”,酒旅融合也朝着沉浸式、体验式的场景化时代迈进。剑南春依托“剑南春酒坊遗址”和“天益老号”酒坊创新打造“旅游+工业”的剑南老街,将当地酒文化、年画文化、三国文化融入其中,漫步青瓦石板,穿过老街小巷,仿佛置身千年之前的酒肆茶坊。剑南春博物馆则与三星堆博物馆联名,巧妙运用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让时空交错,带来亲历古蜀文明的沉浸式体验。其中互动多元的体验项目,更是拉满体验感。郎酒庄园围绕“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的脉络,精心打造酒旅融合新场景,在品鉴美酒、享受体验的同时,传递品牌理念和白酒文化,打造出“除非亲临,无法言说”的世界级白酒庄园。
交互式的酒文化景点让酒旅融合消费有了新模样,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不断涌现,激活酒旅融合新业态的创新增长点。
重大项目,为川酒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项目建设是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硬支撑”,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川酒产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向“高”发力、向“新”而行。
国道318东侧的中国酒业梦工场,总投资约6亿元,以全酒业为主进行场景化的模式打造,设科创中心、主题酒店、特色会展、酒街商业等,致力于打造融通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邛崃酒业生态圈。同样沿国道318建设的还有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大塘酒肆,瞄准“酒业生产+酒旅体验+农旅休闲”三大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白酒产业创新策源地、四川品牌酒旅融合示范区。
泸州茅溪优质酱酒园区规划面积6.95平方公里,远期产能超19.1万吨,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8个酱酒产业项目投粮,新增优质酱酒产能4万吨,累计产能达16万吨,成为泸州-宜宾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强劲支撑。茅溪九坝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该项目规划占地3400亩,总投资128亿元,拟建设18栋酿酒厂房8160口窖池,可年产优质酱酒3万吨,配套15万吨制曲和15万吨储酒能力。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年利润160亿元、地方留存税收50亿元,预计可直接解决就业1.5万人。
五粮液以“高质量倍增工程”为核心,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随着技改扩能、10万吨生态酿酒二期、门户区“五粮·东方酒谷”、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等项目陆续投产开工,五粮液朝着“3年产能倍增、4年产量倍增、5年效益倍增”的目标阔步前行。
此行,不仅走进车间工厂,深入生产一线,真切感受到了川酒悠久传统的酿造工艺和深厚的酒文化底蕴,更洞悉川酒产区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坚定信念和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涂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