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赤峰推出工业倍增行动:再造一个“赤峰工业”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07 19:4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赤峰市正挺起工业发展“硬脊梁”,重振工业雄风。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指出,赤峰发展的出路就在工业。赤峰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2025年开始,赤峰要在全市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着力解决赤峰市工业经济中存在的“总量不大、龙头缺乏、链条不长、集群不够”等突出问题,在2023年的基础上工业产值尽快翻番、实现倍增。2月21日,赤峰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方案》要求,按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力未来产业”的总体思路,聚焦冶金建材、装备化工、医药食品、氢储能源、绿色循环主攻方向,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构建锂基、铝基、冶金、化工、氢能5条千亿级产业链条,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实现倍增。

赤峰市工业倍增升级,折射出经济发展的“拼劲”。根据《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方案》,2028年,赤峰市工业产值在2023年基础上翻一番,产值年均增速15%、达到3800亿元;全市百亿级工业企业新增4家、五十亿级企业新增5家、十亿级企业新增10家,专精特新企业新增3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500家;全市内年新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每年谋划工业项目不低于150个,年均投资增长25%以上。赤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侯秋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赤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坚定不移做大工业总量,下更大力气抓工业项目招商、抓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在20%以上,用较快的项目增量支撑起较大的产值总量。“科学统筹建好工业园区,完善和统筹好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梯度打造产值1个2000亿元、1个300亿元、3个200亿元、3个100亿元的工业园区,为全市工业实现倍增提供坚强的平台支撑。”侯秋海说。

奋力跑出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工业作为赤峰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占GDP的比重约25%左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就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赤峰的决策者们愈发冷静: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进程中,赤峰工业在增量的同时更需提质,必须以“大抓工业”到“抓大工业”的思维转换引领工业转型发展,集中做好新型化、集约化的“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减排降耗的“减法”。在“加减法”的背后,赤峰打出包括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聚集、促进产业合作等在内的一整套转型升级“组合拳”。

根据《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方案》,一是巩固夯实冶金产业基本盘。到2028年,实现工业产值2210亿元。二是培育壮大锂基产业新业态。到2028年,锂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40亿元。三是延伸发展铝基产业。到2028年,铝基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50亿元。四是全力做大能源产业。到2028年,全市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30亿元。五是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到2028年,全市化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20亿元。六是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到2028年,全市生物医药、优质绒毛、食品行业、建材行业、装备制造,分别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20亿元、300亿元、70亿元、50亿元。赤峰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吴俊瑶认为,“工业倍增行动”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以创新驱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以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

稳工业,就要着力稳企业。1月23日,赤峰高新区东山产业园内蒙古星耀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赤峰工业实力的显著提升。3月26日,我国目前实现商业运营的最大单机陆上风电项目—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可以在平均风速达8.41米/秒的百米高空“穿针引线”。4月2日,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沈阳工业大学签署新能源储能换能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新能源储能换能技术”展开深度研发,重点攻克能源高效转换、多能互补调控等关键技术难题,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智能化、高适配性解决方案,共同开启技术赋能绿色发展的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坐标,赤峰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一个个工程项目的启动如同现代工业的“动力组”,为赤峰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产业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和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赤峰市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抓产业、引项目、建园区、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推进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早在2023年,为实现3-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赤峰工业”的目标,由赤峰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草拟,由赤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助力赤峰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同时,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赤峰市工业再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为更好发挥高新区全市经济主战场作用,以实现工业产值倍增为目标,赤峰高新区牵头起草了《赤峰高新区冲刺2000亿园区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以此作为《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的延续。

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动力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以绿色为先导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尤其要以“工业倍增行动”为契机,着重解决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大企业大项目较少、技改投入不足、工业园区“主引擎”作用不强等问题,充分调动资源、凝聚力量,使工业尽快形成大招商突破、大项目推动、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企业主导的格局,从而实现倍增目标。一项项“硬措施”下,赤峰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3年,赤峰市实施重点项目688项,完成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5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企业强,产业才能强,经济才能稳。赤峰市大步迈开赶超晋位、跨越崛起的步伐,严格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对重大项目靠前梳理土地、环境容量、能耗、配套新能源等建设要素以及各项前期手续,优先进行预保障,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为内蒙古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不断开辟新赛道、开创新局面。在赤峰,从草都阿鲁科尔沁到大美宁城,从神奇壮美的克什克腾,到熬出中国味的“金色”敖汉,在9万多平方公里的浩瀚土地上,到处烟花满天、礼炮绽放,机器轰鸣、摩拳擦掌,一幅幅重点项目的开工“春景图”徐徐展开。2024年,赤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个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地区;工业投资增长30%,领跑内蒙古。

让工业总量更大、质量更高、体魄更强

“首考”答卷既是“成绩单”,也是“方向图”。赤峰市以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以赴推项目、转方式、抓园区、优环境,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冶金、化工、医药等产业迭代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风电光伏、氢能、装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大干快上、聚链成势;大力发展新材料、绿色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说,身处发展热潮中的赤峰,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盆景变风景”,传统产业枝繁叶茂“老树发新芽”,由矿业经济“一枝独秀”,蝶变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百花齐放”,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转型升级,写就赤峰工业最美篇章;绿色发展,铺开赤峰工业鲜明底色。赤峰市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产业,围绕工业倍增行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2025年,赤峰市工业经济再攀新高,努力把政策支持转化为发展红利,在工业倍增行动的赛道上,实施科技突围行动、找矿突破行动、重大项目牵引行动等,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目前,赤峰市聚焦既定部署,立即进入状态,抓紧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跑起来,从调研工业经济到问计改革前沿,从招商引资“喊号子”到项目对接“拉绳子”,让工业总量更大、质量更高、体魄更强,发挥工业主导、引领作用,提升经济大市成色。

作为赤峰市经济发展主战场,赤峰高新区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提升质量和扩大总量同步、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并举,扎实做好“融入京津、拓展东北、向北开放、转身向海”四篇文章,做大做强基础产业规模,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赤峰市“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和城市发展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如今,《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方案》一个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张张“规划图”变成了“施工图”,不久的将来,一张张“施工图”还会变成“竣工图”。赤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赤峰市工业倍增行动方案》正在推进实施阶段,希望播下的种子能够开更多的花、结更多的果。”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