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位于临沂沂河新区的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方制药”)设备部宣传栏前,机修岗位的孙红胜看到自己提出的“制水间原水罐进水改造”建议被评为四星级微创新案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与此同时,在临沂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新材料”)的宣传栏上,一则通报引起了员工的广泛关注:因作业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导致漏料,按照C类违章作业处理,扣除生产处调度主管、销售处技术服务工程师各20分(百分制考核)。
这些奖惩措施的背后,是临沂沂河新区推动“全员安全生产绩效化”的生动实践。临沂沂河新区化工产业集聚,辖区内共有化工企业63家,其中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11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涉及液化石油气、氯、氨等7种,重大危险源23个。安全风险点多面广,监管任务繁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临沂沂河新区以“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为指导,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绩效化,鼓励一线员工主动排查隐患、管控“三违”行为,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通过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奖惩机制,企业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岗位工伤事故明显下降。”临沂沂河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方兴介绍,“我们更注重正向激励,以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一方制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微创新奖励方案。员工在现场发现的隐患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安全生产微创新案例的形式逐级上报,由班组长、主管、经理及HR进行审核,评定星级(共分五星,分别对应10~50元奖励)。同时,针对申报数量多且质量高的员工,按照评选标准入选公司季度“安全之星”及年度“安全之星”,分别给予150元、400元的奖励。通过这些真金白银的激励,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热情高涨,现场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改,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微创新奖励机制,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方制药安全主管汲长杰说。
为有效推动绩效化管理,临沂沂河新区指导企业建立弹性奖励机制,将员工年度薪酬总额的10%-30%设为安全专项激励资金,依据经营状况动态调整分配比例。对高风险岗位设置阶梯式奖励系数,对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突出贡献者给予专项表彰。同时,实施“月度评估+年度总评”的复合考核模式,将隐患排查闭环率、标准化操作合格率等量化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建立部门安全绩效看板,使考核过程透明化。此外,企业还制定了《岗位安全履职手册》,明确从管理层到操作岗的差异化考核标准,建立部门安全绩效档案,记录履职痕迹。
“我们公司推行全员安全生产绩效化以来,安全考核内容涵盖未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未及时开展安全检查、员工出现‘三违’行为等,每次考核2-50分或2%-50%不等。”海螺新材料安全处长张鹏介绍,“例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若岗位技能奖金为5000元,每少一次安全检查扣10分,相当于扣除工资150元;若出现‘三违’行为,考核系数至少扣10%,相当于扣除工资500元。反之,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等突出表现,则会获得加分或嘉奖。”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特别是一线从业人员,最容易发生危险,也最容易发现问题。”临沂沂河新区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宋百成说:“通过严格有效的内部奖惩机制,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有利于激励员工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对待安全规范,培养发现问题和风险的‘火眼金睛’,推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隐患。”
“这是我第三次提出的微创新建议,都被评为四星级,这个季度当上部门的‘安全之星’,算是稳了。”复盘了一下自己的成绩,孙红胜自信地说。(李国宁乔奎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