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巴河县农信社助力“桦林绿城”绘就特色画卷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4-02 15:30
分享到: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奏响乡村全面振兴金融强音之际,哈巴河县农信社立足“桦林绿城”特色优势产业,以普惠金融为笔,以特色产业为墨,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和美景象。截至目前,哈巴河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24.54亿元,较年初增长2.67亿元,增幅12%。

助力“牛”产业托起致富梦

初春时节,走进哈巴河县库勒拜镇喀拉布拉克村,只见醉美雪桦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牛肉干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将新鲜牛肉制成香辣、孜然、原味三种口味的手撕牛肉干,一条以肉牛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已然在在这里落地生根。这条“养殖+加工+销售”的肉牛产业链,正是哈巴河县农信社重点扶持的“牛”经济领域的后起之秀。

“找亲戚朋友借钱只能解一时之急,并非长久之计,多亏信用社的5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醉美雪桦公司负责人唐老板感慨道。今年2月,哈巴河县农信社客户经理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时,得知该企业因扩大生产面临“成长的烦恼”,便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仅用1天便为其办理了50万元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如今,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企业已推出“醉美雪桦”等两类热销产品,带动周边50余户农牧民加入肉牛养殖、加工行列。

图为3月27日哈巴河县农信社工作人员<右一>在哈巴河县文旅会展中心调研“醉美雪桦”产品销售情况。祁芳摄

据统计,截至目前,哈巴河县农信社累计为2311户小微企业注入5.73亿元金融活水,助力乡村“土特产”冲破地域藩篱,搭乘农信“快车”奔赴市场大舞台,为乡村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支持“绣”花针织就新生活

刺绣产业是一个“让更多妈妈在家门口就业”的温暖产业。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阿克托别村,哈瓦沙合刺绣专业合作社的妈妈绣娘们正一边喂着鸡、带着娃,一边凭借精湛的刺绣手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勾勒着一幅幅精美的民族图案。

图为3月27日绣娘巴合提古丽·俄依沙向哈巴河县农信社工作人员<右一>展示民族特色绣品。祁芳摄

哈瓦沙合刺绣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拥有28个刺绣类专利证书的绣娘巴合提古丽·俄依沙,凭借对刺绣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她采取“合作社+基地+刺绣妇女”模式,带领周边6个乡镇的50余名哈萨克族姐妹居家灵活就业。通过小小的绣花针,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华丽转身。

“合作社现在每年能生产绣有哈萨克族传统纹样的枕套、被套、哈萨克各类花毡、挂毡、民族特色纪念品等2000余件,卖到了哈萨克斯坦、美国等国家。”巴合提古丽·俄依沙说起哈萨克刺绣“出海”的经历满是自豪:“过去靠零散接单,现在信用社给合作社发放的‘石榴花·巾帼e贷’让我们敢接大订单!”

巴合提古丽·俄依沙所说的巾帼e贷,是新疆农村信用社今年初创新推出的一款线上信贷产品,产品专为缺少创业资金的妇女而设。用于个人经营的,可提供的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期限不超过3年;对于小微企业主,可提供额度不超过4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贷款。

据统计,截至目前,哈巴河农信社共发放“巾帼e贷”628笔、7217.31万元,体现了农信社对乡村妇女创业梦想的悉心呵护与有力支撑。

培育“小”颗粒撬动大产业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尔米堪称特色美食“名片”。这种扁椭圆形、颗粒稍大于小米的谷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饮食中的“宠儿”。在哈巴河县,塔尔米更是完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蜕变,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环环相扣,已构建起一条完整且活力四射的产业链。

“喝奶茶不加塔尔米,可不算来过新疆!”3月27日,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喀拉阿尕什村的塔尔米加工厂,工厂的负责人沙尼亚·哈那提捧着金黄的谷粒介绍道。

图为3月27日哈巴河县农信社工作人员<右一>在塔尔米厂调研。祁芳摄

从骑着摩托车在散户手中收购,到建成拥有生产车间、更衣室、仓库、化验室等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农信社与沙尼亚·哈那提的创业之路长情相伴21年。

随着规模的扩大,信用社提供的贷款从最初的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9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达到300万元,帮助工厂的加工技艺从手工转为现代化生产线,能每天加工500公斤塔尔米,带动周边8名乡亲就业。

哈巴河县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旺则乡村兴,特色产业好“丰”景的背后是金融“活水”足。我们将积极探索“产业链金融+数字普惠”新模式,以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一村一品”升级为“一域一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更多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韩红波)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