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上限合计为5000亿元,资金来源是发行特别国债。”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介绍,1998年,财政部也曾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4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这两次以特别国债方式补充资本的背景与目的是不一样的。1998年,4家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低,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而且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贷款率非常高。所以,当时补充资本最主要的目的是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今年发行特别国债来补充资本,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董希淼表示,以特别国债方式来补充资本并不是常规的做法,而且发行特别国债在程序上相对复杂。
梳理上述国有大行相关公告,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底数据为基准静态测算,增资后,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高0.49个百分点至14.97%,提高1.28个百分点至11.52%,提高1.51个百分点至11.07%。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本次定增均为溢价发行。
“中行、邮储银行、交行、建行此次定增价格分别为6.05元、6.32元、8.71元、9.27元,相较3月28日收盘价溢价率分别为10%、21.5%、18.3%、8.8%,对应2024年PB分别为0.74、0.76、0.67、0.73倍。注资价格在二级市场市价与1倍净资产之间寻求平衡点,符合前期市场预期。”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交易对价上统筹考虑了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中小股东接受程度,把A股交易对价估值拉到相对平均的状态,对股本摊薄幅度较大银行溢价率相对较高。
据悉,四家国有大行此番注资尚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