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品牌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制造业而言,尤其如此。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在3月21日举办的2025首届品牌强国先行工程嘉年华活动上发表观点。
郑砚农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为坚实基础,以市场为重要杠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而品牌力则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他特别提到,制造业的品牌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更多名品、精品和经典产业,这充分凸显了制造业在品种、品质和品牌方面的关键作用。未来,我国将持续推进制造业“三品”工作。
郑砚农进一步分析,制造业的品牌力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产品品牌(服务),这是企业品牌的基础;二是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品牌的灵魂;三是CEO(企业家)的声誉,这对企业品牌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全国制造业企业还是区域制造业发展,都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在具体的品牌传播手段上,企业应注重做好定位、突出差异化,并积极应用数智化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出海开拓新市场,以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郑砚农指出,在企业出海的征程中,品牌传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其核心在于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管理。企业需秉持对不同历史和文化差异的尊重,积极落实本土化战略;同时,企业还应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努力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当下,国内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郑砚农在最后着重强调,置身于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唯有在涵盖管理、技术、模式等多方面实现持续创新,企业才能成功突围,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