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耕秋收:五谷种植,黄帝与仰韶的农业传奇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3-28 11:27
分享到:

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河南新郑隆重举办。

回望历史长河,追寻中华农耕文明的源头,将目光聚焦于一个伟大的时代——黄帝时代,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史前文明巅峰时期。

千年文明从一粒种子开始

远古时期,先民们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考古发现,当时的农业生产已有了明显发展。

而处于仰韶文化中后期的黄帝时代,农业又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风雨时节,五谷丰昌”的繁荣景象。5000多年前的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更是农业文明的伟大推动者。

相传,黄帝观察自然,发现一些植物可以种植,并从中筛选出适合食用的“五谷”,即黍、稷、稻、麦、菽。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农作物种类也相当丰富,包括粟、黍、稻、麦、豆等,与黄帝“艺五种”之说不谋而合。黄帝教民播种五谷草木、驯化鸟兽蚕虫,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序幕。

农耕文明不仅为黄帝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带动了一系列生产工具发明与艺术文化的创造。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种类繁多、制作精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铲、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

从仰韶文化农业的进步到黄帝“艺五种”,从石斧石铲到现代农业科技,中华农耕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黄帝与仰韶文化的农业传奇,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缩影。五谷种植,不仅解决了先民们的温饱问题,更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杯好酒由优质粮食酿造

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而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证明,早在7000年前,河南渑池就有了人工酿酒活动的雏形。那时的仰韶先民广泛种植粟、黍等农作物,为酿酒提供了基础原料,“陶器”的出现又为酿酒提供了酿酒器和储酒器。

人工酿酒在处于仰韶文化中后期的黄帝时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黄帝“艺五种”使粮食产量明显增加,酿酒原料更加充足;同时,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制陶工业,在黄帝时期也得到了充分发展,那时已经有了专门生产陶器的专职人员,即“陶正”。

一粒粮食,一滴美酒,都凝聚着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仰韶文化时期与黄帝时期的酿酒活动,不仅为后世酿酒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成。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从祭祀仪式到文人雅集,从婚丧嫁娶到节日庆典,酒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根植于仰韶文化发源地——河南渑池的本土企业,仰韶酒业将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酿造出独具特色的仰韶美酒。作为中国白酒第十三种香型——陶融香型的开创者,仰韶彩陶坊不但巧妙地吸收了各大白酒香型的精髓,还通过九种酿酒原粮的严格选择,实现了酿酒原粮的优势互补和精准配比。

以匠心酿造美酒、以美酒致敬文明。2025年,仰韶彩陶坊已连续十二年当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酒,同时连续三年当选为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恭拜轩辕黄帝大典供奉酒,承载着七千年文明基因的陶香,正在中原大地与香江之畔绽放新韵。3月31日,让我们相约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共赴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文明之约,共同见证中华农耕文明的辉煌与传承!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