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到汀江源:山水画卷里的振兴诗篇——探访长汀县庵杰乡的生态富民之路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3-27 13:17
分享到:

图为庵杰乡  拍摄者王丽平。

春日的长汀县庵杰乡,是一幅被绿意浸染的山水画卷。汀江源头的水声潺潺,茶山新绿如浪,油菜花田金黄铺展,古村炊烟袅袅。作为客家母亲河汀江的发源地,庵杰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绿”为笔,以“水”为墨,书写着“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生态筑基:绿水青山织就发展底色

图为汀江源黑斑肥螈  拍摄者朱裕森。

走进庵杰乡涵前村,汀江穿洞而过的“龙门”奇观跃然眼前,江水澄澈如碧,两岸青山叠翠。这里是国家级生态村、汀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超86%,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常年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庵杰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拆除空心房、整治裸房、新建公园,打造出“无裸房乡镇”的清新风貌。村道旁,垃圾分类亭有序分布,微景观与古树相映成趣,汀江水质常年保持二类标准以上,成为闽西生态保护的样板。

生态优势更催生了“绿色财富”。涵前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将闲置十余年的庵杰中学改造为“跃龙门研学基地”,仅2024年便接待研学师生3.78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村民利用竹林、茶园发展生态农业,红茶、绿笋、白莲子“龙门三宝”并通过网红直播带货走向全国,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产业赋能: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图为庵杰乡八宝山猴头杜鹃  拍摄者朱裕森。

春茶吐翠时节,涵前村的茶山上,村民指尖翻飞采摘嫩芽,茶叶加工厂内茶香四溢。“以前卖鲜叶,一斤不过几十元;现在村里办厂加工,每户年收入能增加5万多!”茶农老张的喜悦溢于言表。庵杰乡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5家种养合作社,发展茶叶、蜂蜜、油茶等特色产业,辖区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8年的5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98万元,增长近2倍。

生态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更让“风景”变“钱景”。依托汀江源龙门3A级景区,庵杰乡打造了“天下客家第一漂”品牌。5公里的漂流线路串联起15个溪潭、4段田园风光和摩崖石刻群,游客可体验“鲤跃龙门”的客家文化寓意,2024年共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万元。春日的漂流节上,客家山歌、方言小品、农市展销轮番登场,游客品龙门红茶、尝木通瓜宴,感受“舌尖上的生态”。

文化铸魂:客家风情点亮乡愁记忆

图为庵杰乡涵前村乡村文化会客厅  拍摄者钟京宏。

“龙门不只是一处景,更是客家人精神的象征。”漫步涵前村,古厝墙上的“鲤鱼跃龙门”彩绘诉说着客家迁徙奋斗的故事。庵杰乡深挖“客家之源”文化内涵,将农耕体验、非遗玉扣纸技艺融入旅游项目: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石磨豆腐、竹编手作,或在研学基地体验客家农事;大悲山的红豆杉群、八宝峰的杜鹃花海,则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

文化活动更是凝聚人气。每年初夏的“漂流美食节”,村民以山歌迎客,以绿笋、莲子等特产待客,文旅盛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超50万元。涵前村民罗远金返乡创办“龙门食府”,20间客房常供不应求,“生态饭”越吃越香。

山水作答: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图为庵杰乡八宝山峻峰寺  拍摄者汪桂明。

站在龙门景区新建的汀江源景观大门远眺,生态护岸蜿蜒,研学基地书声琅琅,民宿集群雏形初现。庵杰乡正以创建4A级景区为目标,积极推进道路“白改黑”提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房屋资源发展民宿,串联帽盒山、八宝山、大悲山“三山五寺”景区,着力打造“汀江源生态康养走廊”。

图为庵杰乡大悲山  拍摄者王丽平。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从“生态佳”迈向“生态+”,庵杰乡的实践印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馈赠,更需守护与创新耕耘。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绿色发展的脉搏,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新风采。春到汀江源,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曲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振兴长歌。(修建强、丘洪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