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中民众的感受,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速,而要实现满足就业需要的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中民众的感受,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速,而要实现满足就业需要的增长。
经济增长需要“挤水分”
“有质量的增长”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大家较为一致的理解是,“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是与就业和居民收入同步的增长,也应该是有资源和环境支撑的增长。
“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挤水分”,首先是经济数据没有水分,不是为“政绩”虚报,是压掉水分后实实在在的增长。相比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的要求,此次挤水分、就业成为衡量经济的首要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衡量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是GDP,虽然GDP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特别是市场的成果和运行态势,但是在地方,GDP与官员的利益、政绩、升迁互相捆绑,GDP不但成为官员追求的目标,而且成为官员的利益来源。
经济增长本身应该是有质量的增长,只有去掉水分和降低代价的增长才是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增长。在常年追求GDP的政策选择下,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投资需求和出口增长,存在一些“虚高”成分。与之相关联的,还有高污染、低技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GDP这惟一的指标来衡量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无疑是有缺陷的。
实践证明,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必须告别对GDP的迷信。我国不但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应该注重全要素生产率,即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以及利用多少资源与资金可产生同样的效果。
高增长三大红利渐逝
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提出使我国的外源性增长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5倍,达到47万亿元,这种高增长完全得益于三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人口红利。
3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释放了我国经济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率,但目前改革处于新时期,改革的成本正在加大,改革的红利正在消减。
就开放红利而言,加入WTO之后,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总需求不断萎缩,依靠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源泉难以维持,并将步入递减区域。
同时,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退。目前,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某些地方、某些区域已经明显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由政策和人口结构导致的储蓄率,以及由劳动力再配置格局导致的资本收益率都会发生变化,这使得我国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源源不断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而技术创新乏力导致劳动生产率放缓等也正在使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移,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发展更注重内涵
发展质量的提升,源自发展实践创新。实际上,增长只是手段,而提升发展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当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在转向重质量、有内涵的发展。
早在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所谓好,指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所谓快,指的是经济发展速度。
可以看出,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国潜在增长率将继续“下台阶”,经济增长正由高速向中速“换挡”。因此,增长目标必须由“速度”转向“质量”,从注重“要素投入”转向注重“要素效率”,着力提升潜在产出能力。
今后,在我国经济工作的政策表述中,“快”、“大”这样的词可能会很少见了,这有助于各级政府摆脱对经济增速的盲目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将告别只看“投入多少”而不看“产出多少”的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专家微观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只要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重视结构调整,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宏达集团董事长刘沧龙:
从企业的角度,经济质量体现在品牌、科技以及产品附加值上,这样才能面对国际市场。而淡化GDP,实现中国经济有质量增长,企业需要身体力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
中国的经济质量,不能单靠以GDP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使人民的生活指数、生活质量能够提高,环境能够保护好,而且能够让大家共同来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黄铁苗:
没有生产经营者的良心发现、觉悟提高、道德提升,经济质量是很难提高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在强调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