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显现 为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18 07:0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正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稳”的态势巩固延续,“好”的要素持续积累,“进”的步伐坚实有力,“新”的动能逐步壮大,改革重心已经放到推进“内涵式”发展上。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热议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民营经济生态营造等话题,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性、挑战性、严峻性多年未有,在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果断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在“前高、中低”情况下迅速实现“后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我国经济实力稳步跃升,现代化建设布局更加完善,新质生产力在创新驱动中加快涌现,中国经济“新图景”正在显现。目前,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引,我国找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含“智”量、含“新”量、含“绿”量加速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更加强劲充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代理省长李殿勋认为,从发展实践中更加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多维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做强自身实力、发挥支撑作用”两大重点,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重构发展模式与增长发展动力探索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钟山表示,要在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上下功夫,加强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性,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创新动能

2024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续写了风景独好的发展篇章,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迈出了突围超越的创新步伐,交出了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金湘军认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部署,要坚定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效而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副省长万广明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举措,力度大、措施实、靶向准,既着眼当前,又留足政策空间,极大增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坚强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文化发展锚定了守文化根脉之正、创时代潮流之新的坐标系,既擘画了科技赋能、跨界融合的产业“新图景”,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让已有“金饭碗”盛满“金果实”,从潜在“富矿”挖掘“金疙瘩”。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规划,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船集团旗下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强调,要加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管理部门、单位、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助力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为提升国家总体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明确部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赋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驱动作用,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将新赛道与人工智能应用紧密结合,促进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发展,开创中国智能制造新局面。同时,巩固新能源全产业链显著优势,扩大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比较优势,牢牢占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战略制高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认为,我国科技攻关不断突破,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多谋增动能的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认为,奋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关键在于“真金白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把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责任书,加快推进、一抓到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强调,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表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盘活存量中做优增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赵建军介绍,《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因此,要以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总经理窦晓玉建议,加快推动产业政策体系适配性调整,构建以培育领先产业生态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体系。

“要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夏林茂强调说。

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专门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汉根认为,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发展,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国光伏胶膜材料EVA从高度依赖进口到产能全球第一的发展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等方面作出部署,要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基础材料、工业母机和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文俊认为,围绕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的部署,充分利用科研高校资源的优势,牵头建设高端铸锻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高端铸锻件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供给能力,全面攻克制约我国大型铸锻件产业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贵阳所叶轮机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栗尼娜表示,作为航空领域先进动力装备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要勇担建设航空强国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开创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要加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制定符合科技制造业产业发展需求的融资政策。”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民企创业激情再次点燃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让民营企业切身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对民营企业的厚爱,再次点燃了民营企业创业奋斗的激情。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李仰哲认为,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竞争力上下大功夫,要把政策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态和环境的营造与优化上。

“坚持以制度创新提升创业软环境,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同时,部署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提振了民营企业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认为,强化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地位,要更多从市场端、企业实践中发掘应用研究任务。

“通过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提升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非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看来,当前是民营企业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经营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打消了民营企业家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提振了市场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

作者:孟凡君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