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刘士鹏:推动形成全国性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17 10: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对各行各业进行着深度重塑。作为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之一,中核四0四始终坚持以业务需求为牵引,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统筹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士鹏表示,以数据资产化、数据要素价值化为导向,中核四0四积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工作,首次建立了生产大数据基座,首次完成公司数据成熟度自评,首次创建数据治理“一纲六目”工作法,首次建立数据治理制度体系,首次完成公司统建系统数据资产盘点,整体提升了自身数据管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公司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积极拥抱DeepSeek,初步实现了多个领域的智能对话体验测试,全力推进数字员工应用。

“下一步,中核四0四将立足数字化转型新发展阶段,围绕发挥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数据驱动企业战略三条主线,加快实现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刘士鹏透露。

当前,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拥有丰富工业文化遗产的中核四0四,在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具备哪些特点?

对此,刘士鹏表示,一是深挖红色内涵,用好红色教育资源,以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三馆一塔五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即中核四0四展览馆、核城记忆陈列馆、激情的岁月拍摄纪念馆;核城英雄塔;海棠、34-32、中试、同星、上游现场体验教育基地,并将其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弘扬核工业文化的前沿阵地。

二是创新保护方式,拓展遗产保护模式,利用3D建模技术记录工业文化遗产核心物项原貌,健全完善数字档案;因地制宜利用“静态”“动态”以及“博物馆”模式进行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

三是开展理论研究,分级分类保护利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核工业文化遗产价值三级评价体系,形成核城工业文化遗产历史、科技价值等综合评价标准。

“着眼核工业长远发展,我认为要进一步系统性整合政策、资源和技术,兼顾历史价值、安全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推动形成全国性的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积极推动企地共建共享,推动符合条件的核工业文化遗产纳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和文物保护体系,将核工业重要遗产项目纳入红色旅游路线或工业遗产公园体系,进一步强化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核工业文化遗产从‘封闭保护’向‘开放共生’转型,既能铭记历史贡献,又能赋能未来创新。”刘士鹏建议。


作者:余娜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