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同方股份党委技术、董事长,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泳江,重点关注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韩泳江的提案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将核技术应用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尽快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二是加快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从需求侧发力,制定核医疗科室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临床应用推广。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快速发展、提速增长三个阶段。截至2023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直接产生经济产值约2400亿元,涉及产业规模约5400亿元,增长速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5%-20%左右。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产值占比约20%。核技术应用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产业链涉及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在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方面,核技术应用产业积极融入AI技术,推动核医疗、安检安保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和社会认知与产业发展还不匹配。因此,我希望通过提案进一步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韩泳江分析。
他进一步表示,“由于核技术应用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我们也鼓励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例如,在辐照应用领域,像电缆辐照材料这样的细分市场,可由在这一领域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的企业来牵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在各个细分赛道上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避免内卷式的低端竞争或恶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所在的是科技组,韩泳江还侧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热点话题。
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与市场转化的深度融合。当前,许多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已取得进展,但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技术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随着国内外竞争加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至关重要。韩泳江认为,必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赋能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与前沿技术的产业融合。数字化转型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模型、数字孪生、放射性环境机器人和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与替代,都是亟需突破的领域。韩泳江认为,应加速前沿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