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已录入国家、省、市、县级名录214项。
为增强中小学生“非遗”保护传承意识,曲阜市《关于深化“非遗进校园”的几点建议》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出,在展示展演、注重宣传的基础上,推动非遗进课堂,活动经常化、教学制度化,在强化基地作用、打造特色学校、活动育人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创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使“非遗进校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曲阜市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方案》,将“非遗进校园”列为重点工程,打造时庄学校、尼山中学、东方学校等10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示范校。通过开发桑皮纸、剪纸、年画、席编等30余项课程,形成县域、校本、班本“三级”课程体系,推动“非遗”技艺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该市建立17处儒家文化传承实践教育基地,推动馆校合作共建,尼石春秋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捐赠“非遗”工具套装2000余套。王庄镇纸坊小学开设“桑皮纸课程”,学生从种桑树到造纸全程实践,并创新纸浆装饰画、灯笼等作品。吴村镇郭店小学以木版年画再现民俗生活,开展“迎新春送年画”活动。东方学校将濒临失传的“花席编织”引入课堂,打造“传统花席记忆厅”。剪纸、尼山砚制作、楷雕等项目更成为校园品牌。
曲阜市通过“非遗成果展”“孔子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示“非遗”教育成果,成果展上千余件学生作品惊艳亮相。“孔子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中,少儿八段锦、沥粉画、面花制作等展演生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校园“九礼四仪”礼仪教育、农耕基地实践、“敬师礼”仪式等活动,将“非遗”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培育学生“仁爱孝诚信”美德。(孙明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