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13 17:0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蓝图绘就千般景,征程再启万里春。2025年全国两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这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盛会,更是一次擘画未来、砥砺前行的号角。

《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一组组精确翔实的数据,生动展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实力日益雄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景象,充分彰显出国家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从科技创新的坚定步伐到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从消费提振的务实举措到民生福祉的暖心承诺,报告为新时代的中国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今年的报告特别注重高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强信心,可以说今年的报告是一个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报告,是一个“民生为大”的报告,是一个鼓舞士气的报告。

代表委员和企业家们也纷纷表示,报告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等一系列目标举措令人鼓舞,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底气,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推动科技创新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将“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首次写进报告……一系列部署,说明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沈丹阳介绍,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去年上升到第11位,是十年来全球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

“今年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说。

陈昌盛表示,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既可以跟制造优势结合,加快商业落地,同时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让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是人工智能和产业数字化,“要在人工智能上多下功夫”。在他看来,报告10次提到“智能”(含3次“人工智能”),26次提到“安全”,这与360“AI+安全”双主线直接相关,更加坚定了360围绕主线持续深耕的决心。

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塑所有行业,企业应该从找场景、打造专业知识库、打造智能体、接入办公流程等四个方面拥抱人工智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打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提供根本遵循。无论是根基深厚的传统产业,还是充满活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是实现飞跃的关键,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与无限潜力已得到充分验证。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有其独特规律。我认为,应坚持研发与落地‘双轮驱动’。研发的‘轮子’是坚定不移地做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底座。还要注重合作伙伴培养与行业生态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

“2025年中国经济最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刘庆峰表示,AI正在重构教育、就业、医疗等国计民生领域,希望通过建议减少发展阵痛,让AI造福社会的周期更快到来。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重构生产要素,江波龙通过技术自立与模式创新,实现向综合型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转型。”江波龙董事长、总经理蔡华波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存储芯片设计、固件开发、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的政策倾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尤其关注AI驱动的存储技术研发,抢占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制高点。

“作为民营科技制造企业,TCL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提升核心能力,在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耕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要以创新破万‘卷’”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

“我在机械加工生产一线工作36年,对报告提到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安排非常关注。报告大篇幅提及制造业,令我深感振奋和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傅国涛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发展智能制造、前端制造、智能装备以及制造业产业装备,将助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大力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2025年全国两会上,消费议题再度成为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出现了32次,今年要完成的十大任务中,也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

“报告特别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求综合施策,把各方面的内需潜力都激发出来,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沈丹阳表示。

沈丹阳表示,提振消费需解决消费能力不足、优质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今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基础上,还要突出“三个发力”和实施“一项行动”。

“三个发力”就是要从促进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这三个方面来共同发力;“一个专项行动”即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会尽快出台实施。”沈丹阳透露。

沈丹阳表示,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政策发力,更需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一旦形成,就会源源不断发挥支撑作用。

“报告内容全面、数据精准、分析透彻,谈成绩客观公允,摆问题直击要害,战略性研判高瞻远瞩,前瞻性部署虑事周全,是一份振奋人心、谋划深远、措施全面、任务明确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对企业来说,报告中提到的具体举措不仅是“真金白银”的现金流支持,更是“真心实意”的精神激励,德力西背靠国家的强有力支撑,在两万多名员工、14万家销售网点共同努力下,保持了电气主业的有力增长,带动集团整体业绩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

“作为民营企业,德力西更加有决心、有信心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再建新功。”胡成中说。

报告提出,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有自己的理解。“提质,就是要应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的发展,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成本更低、品质更优的产品。升级,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产品。”钟铮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

“未来1—2年,新型消费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的浪潮和势头。”钟铮表示,相信在新的政策的推动下,消费的信心也会逐渐得到恢复。

对于如何提振消费,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要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与模式优化,助力更多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通过强化就业培训,稳定居民收入预期等方式,构建“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长效机制。

“我对当前经济形势认识更加深刻、对未来前进方向更加坚定,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更有信心。”蒙牛集团总裁高飞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尤其是在需求侧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供给侧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蒙牛将通过品牌驱动、研发创新、数智转型能力建设,全面打造民族乳业的名品精品,为加快实现奶业振兴、建设乳业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指出,“以旧换新”极大提高了居民消费热情,未来应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扩大覆盖范围,从而更好地提振居民消费能力和愿望。

“今年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和扩围,意味着补贴力度加大、范围与品种增多,这无疑是消费者与企业的重大利好。对于家电企业而言,这是拓展市场、推动产品升级的绝佳契机,海信将积极响应政策,持续优化产品,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报告明确“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精准切中当下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害,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消费不仅是推动经济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更是连接生产与生活、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提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提振消费的同时,报告对投资也作了针对性部署,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切实选准选好项目,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沈丹阳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在资金力度上,要拓展资金来源和加大资金规模并举,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性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在管理机制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投向领域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在投资导向上,要支持加大服务业投资,注重以政府性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投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和地方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投资、无效投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投资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有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表示,今年,将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开展好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按规定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方倾斜,切实提高专项债券的投资拉动作用。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必将进一步激发,一定会有力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江浩然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报告释放的政策信号等将为市场带来新生机。

田轩预计,两会后市场将迎来多重利好。一是消费政策刺激效应显现,民生保障政策强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潜力释放,内需市场扩大,并推进新型消费模式如数字消费、银发经济、体验式消费等快速发展;二是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新引擎,通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将推动人工智能、6G通信、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的科技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释放农村市场潜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