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于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大地并不断得到传承发展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表现形式、显著的地域特征、独特的民族风情,成为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维吾尔木卡姆的历史与发展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公元10世纪以来,维吾尔族的先民们在古老而广袤的西域大地上繁衍生息。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天地间,维吾尔族先民们抒发炽热情感的哼唱旋律被称为“博亚万”(意为“旷野之歌”)。在吸收了汉唐时期西域音乐以及西亚、中亚、波斯等地音乐、舞蹈的基础上,这些旋律经过多元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演变,逐渐形成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艺术雏形。
由民间音乐说唱艺人不断提炼、升华并趋于成熟,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唐朝名噪一时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阗乐》《伊州乐》等曲目,已经形成了集歌、舞、器、乐于一体的西域大曲形式。西域大曲以其宏大结构、歌舞乐集于一体的形式,与中原音乐形成截然不同的新声变律、繁音急节等变声,其新奇瑰丽的风格而深受世人喜爱。西域大曲在中原地区大受欢迎,从而积极推动和促进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西域原发地的持续发展演化,从而将这种歌舞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西域大曲正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早期形态。
西域大曲的称谓和内涵,在公元14世纪逐渐被木卡姆所涵盖。“木卡姆”意为“地点”、“地位”、“法律”。木卡姆主要分为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16世纪叶尔羌汗国王后阿曼尼沙汗整理的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于新疆喀什、和田、莎车、库车等地,共有十二部大型套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伊拉克。每套木卡姆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琼乃额曼,又称大曲,大多以民间故事为背景;第二部分达斯坦,为叙事诗歌,大多歌颂爱情;第三部分麦西热甫,是既歌又舞的乐舞形式。每一套木卡姆有20至30首乐曲,演奏一套木卡姆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十二套木卡姆完整地演奏下来,时长则高达20多个小时。
解放前,十二木卡姆一直在民间通过口传听授的方式流传,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演唱者越来越少,一度濒临失传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整理,1951年初,时任新疆省副主席的赛福鼎·艾则孜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新疆十二木卡姆”已面临失传境地的情况,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经国家民委、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研究,决定选派在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工作的万桐书赶赴新疆开展抢救记录工作。万桐书于1951年、1954年先后两次邀请木卡姆大师到乌鲁木齐,抢救性完成了全套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录音工作。万桐书又花费五年时间,在新疆各地走访上百位维吾尔木卡姆艺人,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整理成谱,于1960年出版了《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1978年至199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成立了木卡姆艺术小组和木卡姆研究室。多位木卡姆艺术家继续进行着木卡姆旋律乐谱的搜集、分类、恢复工作,共计整理了290种唱腔。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得到重新整理后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制,新疆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录音磁带。
维吾尔木卡姆瑰丽的艺术魅力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使用的乐器丰富多样,包括弹、吹、打、拉四大类,代表性的演奏乐器是都塔尔、热瓦甫和塔姆博尔等,这些乐器演奏的曲声清澈悠扬,旋律优美,震撼人心。
舞蹈是木卡姆水乳交融的一部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优雅、热情奔放,充满了节奏感和表现力。通过舞蹈,演员们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背后的含义。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不断吸引着全世界各地人民的目光,不仅在于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十二木卡姆可以让你看到激情飞升的舞蹈,听到情感深厚的诗歌朗诵,仿佛感受到从沙漠腹地绿洲吹来的清凉晚风。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大型的音乐会和剧场演出,也有小范围的家庭和社区聚会表演。表演者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男性头戴民族特色的帽子,女性身着彩色的裙装,通过优美的歌声、激情的舞蹈和精湛的乐器演奏,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英雄、爱情和智慧的传奇故事。
1987年7月,受英国BBC广播公司之邀,新疆8位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家前往伦敦参加国际传统音乐节。这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首次在海外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1988年10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又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由国家民委组成的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团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选曲就名列其中。
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
1989年,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成立,许多木卡姆艺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新疆各地涌现,致力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各种演出、讲座和培训班,激发青年一代的学习兴趣,大力传播维吾尔木卡姆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网络、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使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党和国家大力鼓励扶持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的发展。国家给予不同级别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演奏艺人相应的补贴。国家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代表传承人每年可获得2万元补贴,自治区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代表传承人每年可获得4800元,地县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传承人也可获得不同金额的补助。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属于维吾尔族人民和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世界了解和爱上这份来自大美新疆的文化名片!(许登彦/文 高守东/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