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中核检修焊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师延财聚焦产业工人困境,为高质量发展建言;连续三年呼吁设立“中国核科学日”。
产业工人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然而,师延财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尤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同时,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工人技能培训上投入有限,产业工人难以获得系统性、长期的培训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师延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的建议。在构建“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体系方面,他建议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强制要求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股权激励挂钩机制,确保特级技师年薪不低于正高级工程师;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研发补贴,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专项。
师延财表示:“这些建议旨在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制造业,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只有打造一支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我们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5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师延财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核科学日”。
师延财认为,设立“中国核科学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核工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设立纪念日能增强核工业人和核科学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激励他们在核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能教育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为核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另一方面,设立“中国核科学日”有利于为核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是核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师延财表示,2016年国家设立了“中国航天日”,在普及航天知识、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中国核科学日”,并在《原子能法》中予以明确,以设立“中国核科学日”为契机,加大核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国核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老一辈核工业人在茫茫戈壁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中国核科学日’,让更多人了解核工业的历史和贡献,关注核科学的发展,为核事业的未来凝聚更多力量。”师延财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