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重点关注智能微电网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他呼吁,应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突破,充分释放智能微电网的产业潜能。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完善备案并网程序 激发微电网投资积极性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正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能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载体,具备智能调节和自平衡能力,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微电网的发展,高纪凡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建议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及《能源法》要求,推动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修订《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智能微电网,满足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
二是进一步落实《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适应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价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微电网积极性,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三是优化微电网备案并网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微电网技术标准与并网规则,公开电网可开放容量及测算规则,降低多元主体参与的制度性成本。
四是加大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对微电网投资、建设的投融资支持,完善微电网资产的融资、担保、质押、交易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微电网业务进行金融创新。
五是试点示范,复制、推广“付楼村”模式,支持民营企业联合国有企业合作开发村级智能微电网,支持整村开发模式。结合新型储能实施方案,支持多元主体在户用光伏中集成储能系统,增强微电网调峰与抗波动能力。
优化新型储能招采规则 统筹产能规划与标准建设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然而,行业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供需失衡、低价竞争、国际标准话语权不足等问题。”高纪凡分析。高纪凡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大力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产能规划与标准建设。建立储能产业链供需监测预警机制,动态调控新增产能规模,优先支持技术领先、能耗低、安全性能高的优质产能落地,通过政策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持续推动完善电化学储能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加快制定覆盖设计、生产、运维、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实施分级认证制度,淘汰低质产能,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二是健全储能价值实现机制。细化新型储能调度规则,将其纳入日前发电计划编制,制定最低调用小时数标准,优先调用示范项目;推广多元化收益模式,设置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对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实行容量电价补贴;扩容辅助服务市场,打破电源侧“零和博弈”;扩大峰谷电价浮动范围,鼓励“分时复用”商业模式;建议在西部新能源富集区,试点离网型储能协同模式,推动储能与风光基地协同建设,构建“绿电制氢氨醇”的离网型电力供应体系,破解就地消纳难题。
三是优化招采规则。建议优化招投标评价体系,提高技术先进性、品牌信誉、服务能力等指标权重;建议强化质量追溯与问责,对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事故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引导行业良性竞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