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作者: 霍悦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13 07:0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霍悦

“高能量牵引、高效率转化、高质量供给”,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车株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用这三个词分享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和体会。

湖南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它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国内30%左右的轨道交通产品都来自于这里。而作为一家由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中车株洲研究所一直以来,坚持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高能量牵引’。”李东林说道,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重点解决像轨道交通的安全、动力、控制等各系统的关键难题,成功实现了从功率芯片、算法软件、关键部件到系统集成的自主化,有力支撑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全面领先、全链领跑。

其次,要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这里面重点有两个‘变’:一是‘聚变’,二是‘裂变’。”李东林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有400多家链上企业、2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4所职业院校。在这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辆机车的上万个零部件。这种高度集聚的产学研生态,极大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打造了从“一个想法”到“一款产品”的“快车道”。

另一方面,依托轨道交通的技术积累,株洲裂变孵化了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交通与能源装备双集群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比如新型储能产业,目前已经发展为行业头部,有力服务于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要加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供给”。“近年来,我们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李东林表示,要激发源头活水,围绕智能与算法、电力电子、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技术,建立了新型实验室,设立了人才特区,构建好了研发的创新环境,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时,要拓宽用武之地,与地方共建智能科学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顶尖的AI人才,打造内陆城市的人才高地,助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北斗应用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不断提升“含智量”,实现共同受益、共创发展、共享未来的生态格局。

作者:霍悦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