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9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履职故事。
连玉明委员:21432名生态管护员守护三江源
生态管护员,如何在高原上坚守?
九次上玉树、两次到果洛、三次进黄河源头……一年多的援青工作,让全国政协委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席专家连玉明刻骨铭心,“援青让我近距离了解了三江源人的衣食住行和他们的所思所想。”
作为一名援青干部,连玉明介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有21432名生态管护员。在千千万万人的守护下,三江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整体提升。藏羚羊数量增长,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频频亮相,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
陈星灿委员:博物馆热折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当下,博物馆有多火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委员引用了一系列数据——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7200万人次;殷墟博物馆开馆一年,接待观众180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去年接待观众600万人次。
在陈星灿看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到博物馆去参观,通过文物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也激励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发掘、做好文物的阐释和展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重要文化产品的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陈星灿说。
傅小云委员:县级医院医疗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水平?
“国家持续实施‘千县工程’,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医院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全国政协委员、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介绍。
傅小云2022年来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他坦言,县级医院的医疗人才培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多样化培训机制,培养“带着乡土基因的白衣战士”,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黄丽萍委员:乡村要振兴,产业一定要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陵水文罗镇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一定要振兴。她认为,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产业振兴。
五星村是一个传统的黎族村,曾经是个贫困村,村里缺乏经济产业,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二十多年前,五星村发展芒果种植。如今,芒果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年产值超300万元,芒果不仅成了致富果,芒果树也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黄丽萍表示,五星村将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近些年,五星村以黎族文化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短短几年五星村已成为海南四椰级乡村旅游点。未来,五星村将做好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更多村民更好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
白玛玉珍委员:墨脱从高原孤岛向美丽边城蜕变
墨脱实现了高原孤岛向美丽边城的时代蜕变。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林芝墨脱县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白玛玉珍介绍,她的家乡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提到墨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高原孤岛,是贫穷和落后。现在的墨脱到处都是干净宽敞的硬化路,老乡们进出都坐上了车,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白玛玉珍介绍,墨脱实现了高原孤岛向美丽边城的时代蜕变。2024年,墨脱县的游客是全县人口的40多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35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前,墨脱正在一步步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环线,墨脱热诚欢迎全国各族同胞到美丽边城秘境墨脱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
阿拉腾达来委员:乌兰牧骑每年演出1万多场
在祖国北疆,乌兰牧骑被称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建队之初只有9个人、一辆马车。如今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有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设备,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没有变。”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阿拉腾达来表示,他们脚步不停、传统不丢,每年演出100场以上。
“在内蒙古大地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有3000多名队员,每年开展演出1万多场。”阿拉腾达来委员说,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
施荣怀委员:香港未来在于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香港如何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表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巩固提升‘三个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香港金融市场对内地企业吸引力强大,内地企业对香港金融市场十分重要;随着内地经济发展,进出口量持续增加,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的货柜码头和航运中心。”
截至去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78家,其市场总值占比超过80%。去年,香港港口处理了超过1300万个标准集装箱,其中40%的转口货物来自内地,60%的货量以内地为目的港。
施荣怀表示,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香港更好融入大湾区互联互通发展。香港的未来,在于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相信“东方明珠”一定更加璀璨。
何润生委员:“澳门新街坊”项目见证一家亲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亲历琴澳一体化发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
在一次座谈会上,何润生了解到,不少在内地生活的澳门居民面临着每天往返两地等难题。2019年,何润生在全国两会上对澳门横琴深度合作提出了建议,2020年12月,珠海市政府公布了“澳门新街坊”项目,为澳门居民在横琴提供3800套住房,并配有学校、卫生站等。该项目已在2023年建成并开售。
“横琴是结合两地优势的桃花源。”何润生说,现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居民可以在横琴享受澳门的教育待遇,就医、办理公共服务可以在澳门卫生局在横琴直接营运的卫生站、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解决,都非常方便。在他看来,琴澳一体化发展,用事实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陈清莉委员: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分享了台湾同胞在浙江生活、创业的故事。她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发展事业,定居生活。
陈清莉介绍,一位台湾姑娘通过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推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到浙江,在杭州积极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也安了家,生了宝宝。还有一位台商朋友,他20世纪90年代就来到杭州投资,在浙江生活30年,他的事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陈清莉表示,在大陆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台湾同胞,随着同等待遇的政策深入实施,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不断探索,支持台湾同胞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政策红利将会持续释放,发展的动力也将会更加强劲。希望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把握好大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能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