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工业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更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付喜国认为,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的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体系完备,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承担了一系列大国工程,生产了大量国之重器。但同时,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实力以及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存在产业转型偏慢、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融合不足、区域协同水平较低、产业链完整度不够等短板。对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进行生态再造,有利于提升东北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中更好发挥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制造业体系完备,拥有一大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培养和积淀丰富。这为在东北建设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性条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编制东北振兴“十五五”规划方案中,明确东北作为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并确定东北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任务。同时,在国家层面制定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区具体禀赋和各自优势,明确各省重点产业和方向,在全国主要装备制造业基地之间、东北三省之间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并突出东北地区的关键地位,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对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强有力支撑。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补齐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在谋划装备制造业全国布局时,加强在东北的重大生产力和战略力量布局,设立航空航天、钢铁冶金、能源化工、新型农业等重点领域装备基地,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基地。在东北设立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工业母机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围绕和依托大型核心企业和“链主”企业,发挥央企和地方国企引领示范作用,在产业集群内设立区域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稳定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更好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使命。
三是提升创新和转化能力,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域,在东北设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国家实验室在东北设立基地,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布局实验室群,将实验室群融入产业链,推动实验室群和产业集群“双群”互动,集聚项目、技术、人才,加强创新链建设和关键节点技术供给。在东北的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新建产教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两重”“两新”项目更多向东北装备制造企业倾斜,推动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四是完善财税政策配套,助力东北装备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其他政府引导基金等对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力度。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并为东北设置专用额度,采取直接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更新改造。对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东北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负担。(阿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