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邓朗妮:夯实“大国储备”基础 提升我国氦气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11 10:1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氦气被誉为“气体芯片”,在量子计算、航天航空、国防工业、医疗和科学分析等领域应用广泛且不可替代,对外依存度高,是关乎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稀有战略资源,正逐渐成为国际资源争夺的焦点。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邓朗妮表示,未来,我国要避免地缘政治、市场波动因素影响,突破氦气短缺难题,亟需加强氦气生产和储备能力,保障用氦需求和供应安全,夯实“大国储备”基础,这既是当前保障战略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我国氦气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球氦气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且面临供应不足、气体价格波动挑战。我国是用氦大国,需求量居全球第二,但氦气资源贫乏,国防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等面临着氦气供应链危机。

对此,邓朗妮建议,优化氦气资源战略布局,加快氦气自给化进程。构建“政府引导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主导、大中小企业参与”的氦气产业体系战略范式,推动氦气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氦气产业科研资源力量,支持开展氦气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技赋能,培育氦气产业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氦气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要素和服务支撑,探索氦源勘探、氦气提取与运移、富集与保存技术研究,推动氦气规模化发展,力争实现国内氦气自主供应,减少氦气国外市场依赖。

“加快完善氦气储备体系,实现氦气供应稳定保障。”邓朗妮建议,构建完善的氦气储备体系建设。健全氦气存储标准建设,为氦气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邓朗妮还建议,深化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氦气市场活力。一方面,国家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明确市场准入、运营和监管规则,维护氦气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开放、包容、高效的氦气产业生态,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氦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挖掘氦气产业发展新动能。邓朗妮建议国家制定政策、出台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探索氦气应用技术和场景,大力拓展市场需求,推动氦气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形成从勘探、开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氦气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联合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和项目合作,探索全球氦气资源供应链协同模式。

“例如,与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氦气勘探、存储和提纯能力,以国际引进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对接国际氦气标准,参与规则制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企业抓住全球氦气产业调整机遇,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打造氦气中国品牌,奠定全球影响力基础,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氦气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力量,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邓朗妮举例说。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