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顽症’问题,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后劲的绊脚石,可以考虑通过试点攻坚的方式加以解决。”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出“关于组织试点攻坚,破解阻碍民营经济发展顽症的建议”。
据介绍,“试点-推广”机制是党自革命时期就熟练运用的“法宝”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政策制定、创新突围、上下互动的常态化治理工具,为中国特色政策体系的形成以及国家的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成中表示,中央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磅政策文件,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还以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形式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民营企业对此无不欢欣鼓舞、满怀期待。
“从以往经验来看,中央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的政策都是直击痛点、措施全面,但进入具体的细化执行落地阶段以后,往往会出现周期长、效果慢,甚至打折扣的问题。”胡成中说。
胡成中表示,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为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在授信、信贷管理、风控管理、服务收费等方面应当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
为此,胡成中建议,由国家发改委民营局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若干个民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具体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这两份纲领,提炼若干顽症性问题,帮扶这些城市分别聚焦一个问题开展攻坚试点。
一是试点工作的安排,可由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牵头,把握大方向并协调其他部委,省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提供省内资源支持,入选城市的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开展工作。
二是入围城市的筛选标准,可以设定为区域内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0%以上,区域内民营企业纳税占总税收的70%以上,区域内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总就业岗位的70%以上,区域内民营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0%以上,四条满足两条即可。
三是攻坚课题的设计,要聚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民营经济促进法》针对的顽症性问题,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公平性问题,民营企业融资、信贷的一视同仁问题,民营企业最怕的过度执法、异地执法问题等等。
四是试点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
“试点的价值就在于找到可以复制推广的路径,即便失败也是宝贵经验,对于试点城市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可以梳理总结后提交中央作为决策参考。”胡成中建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