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程伟:技术突破与标准引领 助力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 耿鹏飞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8 10:2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家庭结构深刻变革,传统养老育幼模式面临巨大压力。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而总和生育率降至1.0左右。叠加家庭小型化趋势,传统“家庭互助式养老育幼”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程伟聚焦家庭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提出加快研发与产业化的系统性建议,强调需通过技术攻关、标准完善与政策支持,破解行业瓶颈,为“一老一小”家庭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多管齐下,破解“卡脖子”难题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人工智能3.0时代的核心载体。其中,服务机器人占据机器人市场主导地位。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2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4%,正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面向家庭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既是经济逆周期调控的新支柱,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面临核心技术不足与产业化程度低的双重挑战。

程伟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在技术层面,语义理解、复杂环境感知、情感交互等关键技术尚未成熟,机器人安全性、隐私保护机制亟待完善;在产业化层面,上游核心零部件如丝杠、伺服电机及芯片制造依赖进口,产业链支撑能力薄弱,导致生产成本高、规模效应难形成。

对此,程伟建议“多管齐下”突破瓶颈。一是设立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央企、科研院所与民企联合攻关,重点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与核心零部件;二是构建面向家庭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提升机器人服务的可靠性与便捷性。此外,鼓励央企牵头组建机器人基础产业联盟,整合上下游资源,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标准先行,构建行业发展“安全网”

家庭服务机器人涉及隐私、安全与社会伦理,标准缺失成为制约其普及的关键阻力。

程伟认为,当前技术路线混乱导致设备兼容性差,服务标准模糊影响用户体验,伦理规范空白更可能引发数据泄露或道德争议。例如,部分机器人因缺乏统一交互标准,难以适应多品牌智能家居系统;隐私保护机制不健全,则加剧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忧。

针对这一痛点,程伟提出“三维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一是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提升用户体验;三是加强伦理标准研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他同时呼吁地方政府开展试点示范,通过智慧养老社区等场景验证标准有效性,并以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举措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加速市场培育。

当前,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250亿美元,成为各国竞逐的新赛道。程伟的建议直指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既要突破技术“卡脖子”难题,又需构建适配社会需求的规范体系。对于正经历人口结构深刻变革的中国而言,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化不仅是经济新增长点,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科技解方”。唯有技术、标准与政策协同发力,才能让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耿鹏飞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