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和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通过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围绕“激发‘民企敢闯’内生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通过强化精神引领、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民企敢闯’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为大胆突破与敢闯敢试的勇气需要进一步提升,投资决策保守谨慎态势有待加快突破。”江浩然告诉记者。
对此,江浩然建议,强化精神引领作用,夯实思想基础。全面总结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企业家精神,形成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体系。对新时代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和老一辈企业家接班人进行主题教育培训。大力宣传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打造动力源泉。”江浩然表示,要为民企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引导有能力的民企参与国家重点战略工程项目供应链建设,让他们愿投、敢投、有回报。
此外,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提供环境支撑。江浩然建议,打造多元、开放、协同且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赋能民企,进一步向民企开放各类公共与半公共的创新平台、创新载体以及科技基础设施,引导民企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民企参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采取前期资金投入、后期补助等方式,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民企给予扶持。
“中小微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和稳定就业的关键力量。”江浩然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资金支持政策门槛高、融资渠道窄的难题,普遍存在规模小、盈利能力弱、信息化基础差、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对此,江浩然建议,做好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实施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及专项基金政策,降低享受优惠政策的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加强技术保障。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推动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服务。
提供人才支撑。建议组织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加快数字技能人才培育。
强化标杆引领。建议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微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支持中小微企业建设“小程序”“智能客服”等新型轻量化平台,打造丰富的示范场景,降低转型成本投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