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eepSeek成车企新宠:汽车圈涌动AI升级潮

作者: 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7 11:2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DeepSeek的“真香定律”正搅动汽车圈,并掀起了一场智能革命的热潮。据中国工业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已有近20家主流车企和车机服务商宣布在智能座舱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其中包括长城汽车、零跑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比亚迪、北汽极狐、江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斑马智行、亿咖通等车企或车机服务商,以及零跑、极氪、智己、极狐等造车新势力。

DeepSeek是国内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语言大模型,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语言理解和逻辑思考能力迅速蹿红,吸引了各领域合作方竞相引入以实现智能升级。汽车行业对它的引入,为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与车企自研系统的深度融合,DeepSeek能够提升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对话。

积极拥抱AI、提升智能化已经是汽车企业日益追求的共识。当下大火的DeepSeek,无疑成了车企们追求智能化升级的一剂“良方”,大家纷纷寻求合作,以提升各自品牌的智能交互体验。几年前,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时,也曾出现类似场景。

与此同时,车企也在人工智能领域主动加大投入。智己汽车的智能座舱引入DeepSeek大模型的同时,也与豆包、通义等大模型合作;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都发布了各自自研大模型,这些大模型都可能被应用于这些车企的智能汽车中。

此次车企集体接入DeepSeek,究竟能否为汽车领域智能驾驶带来实质性提升和全新体验,还是仅作为追赶热度的营销噱头?这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汽车圈的AI升级潮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DeepSeek的阵营之中,不仅可以快速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025年的“当红炸子鸡”非DeepSeek莫属,截至2025年2月,多家主流车企宣布与DeepSeek达成技术融合。

2月6日,吉利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将利用后者对车控和主动交互等模型进行蒸馏训练;2月7日,岚图汽车宣布,岚图知音将成为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同一天,极氪宣布,极氪智能座舱助手AIEva已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集成并即将上线。东风汽车宣布,东风猛士917智能座舱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接入。奇瑞集团2月9日宣布,与DeepSeek围绕雄狮智能座舱系统LionAI展开深度技术融合校验。2月11日,北汽极狐宣布,极狐阿尔法S5智能座舱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同日,上汽通用汽车宣布,成为首家将DeepSeek-R1深度融入智舱的合资车企。此后零跑汽车、比亚迪、宝骏、长城、深蓝、广汽集团、一汽大众等车企相继发布合作公告。

此外,汽车智能驾驶上游也陆续有企业宣布支持DeepSeeK大模型,芯片企业包括华为昇腾、爱芯元智、地平线、芯擎科技、英伟达等,智驾方案提供商包括当虹科技、东软集团、亿咖通、商汤科技等。

在汽车智能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智能交互系统已成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尽管许多车企已经搭载了自研或第三方提供的智能交互系统,但消费者在实际体验中仍然遇到一些痛点。例如,交互功能不自然、不流畅以及不够聪明,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前自动驾驶运营者、现电霰科技创始人祝凌云表示,语音交互操作主要涉及简单的车机控制操作,如打开空调、播放音乐等指令,这些操作通常较为直接,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但对推理能力的需求相对较低。现有的智能交互系统大多已经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语音指令;不过,涉及联网查询天气、附近餐厅推荐以及长途规划等需要复杂推理能力的操作,不仅要求系统能够快速响应,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推理能力,以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

“DeepSeek具有架构和算法创新优势,能降低内存占用和计算开销,提高算力利用效率。车企接入后可将原本只能在云端处理的运算转移到车机端侧,有望提升车机响应速度。部分车企还可利用它进行后台智驾数据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常信科技CEO葛林波表示。通过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DeepSeek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意图,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在查询天气时,DeepSeek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还能根据用户的出行计划和偏好,推荐合适的着装和出行建议。在推荐附近餐厅时,它也能考虑用户的口味、预算和位置信息,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他还指出,交互体验方面,吉利接入后,AI系统可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意图,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并主动分析用户需求;东风接入后,车内语音交互更自然,场景理解更智能;上汽的宝骏汽车实现了任务智能调度。

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因中国汽车企业广泛接入DeepSeek,对特斯拉FSD入华后国内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继续居于领先地位更抱有信心。

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DeepSeek的阵营之中,不仅可以快速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实际上,自2022年ChatGPT爆火后,车企已经陆续推动AI大模型上车,部分新势力车企还发布了自有AI大模型,如理想发布了MindGPT;华为发布了盘古大模型3.0;小鹏发布了XGPT灵犀大模型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蔚小理”以及鸿蒙智行还没有加入“拥抱DeepSeek”的大军,这或许与其自身的AI发展战略有关。

2月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开工信中提到:“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让全球科技圈震撼,不仅实现媲美OpenAI大模型的产品体验,更将成本压缩到极低。下一个十年,AI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件软件产生巨变。”目前,小鹏更倾向于通过自研技术来提升智能化体验。

赋能行业变革还是营销噱头

DeepSeek不是万能的,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因为再强大的大模型,如果原始数据是受污染的,得出的结论永远不可能正确。

2023年百度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后,十几家车企快速响应并宣布接入该大模型,包括吉利、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日产、零跑汽车、智己汽车、岚图汽车、爱驰、集度汽车等,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改善用户体验,并加速向智能汽车领域的转型。合作车企普遍表示,文心一言的接入将为其产品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文心一言也将帮助这些车企更加精准地捕捉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推动产品创新和升级。但关于接入该大模型后带来的成果,鲜少车企反馈,此次DeepSeek引发的新热潮对于汽车行业到底是真赋能还是营销噱头,业内有赞许也有不同的声音。

自动驾驶从业者李杰表示,DeepsSeek属于通用AI领域,车企品牌宣布接入,首先它是免费的,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之下,增加一个很火并且大家都认可的功能,多了营销噱头。这次集体接入,不会对智能驾驶和交互体验带来一个本质性的提升,最多就是能组建新的各种汽车俱乐部,交流体验。

葛林波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智能化是重要发展方向,接入DeepSeek可使车企在宣传上突出智能化特色,吸引消费者关注;加大AI技术应用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车企接入DeepSeek也是在为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布局。

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认为,DeepSeek所倡导的智能交互体验和AI技术不仅仅是营销噱头,它是行业发展趋势的体现。随着车载系统不断向智能化、个性化演进,DeepSeek通过其技术实力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能够有效提升汽车在驾驶、控制、数据管理等多方面的表现,带来更加流畅、高效、智能的体验。尤其是在驾驶安全、车主交互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其技术可为车企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深圳东风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AI和大数据来提升环保与智能管理,为车企带来切实的技术提升,同时也为智能化绿色出行提供新的可能。

咸阳鑫晟达汽车总经理吴涛表示,站在车企的角度,接入DeepSeek有以下三方面好处:首先,可以借助当前DeepSeek的流量,吸引客户的关注,甚至将对DeepSeek有好感的客户转化为车企的客户;其次,发挥DeepSeek人机交互的优势,提高车辆人车交互和智能驾驶的感受;最后,接入DeepSeek后,可以在降低自身大模型研发成本的同时规避智能化发展落后的风险,让客户的关注点回归到车辆自身的特点。

车路云一体企业星云互联CTO郑一辰表示,日前,星云互联云控基础平台完成DeepSeek接入。基于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高开放度优势,云控基础平台的数字孪生、交通实时大数据分析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极端交通场景与事件具有更强的理解力,可突破多模态数据融合解析与群体智能上的推理难点,让车路云一体化的全局协同能力得到进化。

DeepSeek最重要的赋能点就是提升推理能力。由于其在端侧上全面高效准确的推理能力,能够支撑对复杂极端交通场景与事件的分析判断,提升目标识别精度,增强云平台的认知决策准确率。如在超大路口,面对数万级体量的自动驾驶与非自动驾驶混行,即使遭遇路口博弈仍能实时协商路权,保障通行顺畅。其次是效率赋能。DeepSeek可在海量原始数据中提取高价值片段,仿真引擎生成的亿级各类极端场景数据,与真实路侧数据的混合训练效率全面提升。采用DeepSeek流式数据处理方式,结合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与增量学习,提升系统的实时性和适应性,确保模型持续优化。DeepSeek相对于闭源模型无论在算力消耗、性能和价格上都极具优越性,这都将大大降低车路云三端的部署成本、算力需求、训练成本,降低数据采集和标注成本,无疑是规模化的加速器。

对此,祝凌云也认为,DeepSeek上车并非噱头,提升肯定会有,具体体验还需要实证。

葛林波则表示,部分车企可能存在借DeepSeek的热度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关注度的情况。但从潜力角度分析,DeepSeek通过架构和算法创新,有望对智能驾驶产生深远影响,加速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进程。

“一方面,DeepSeek代表前沿技术趋势,企业顺应趋势无可厚非,但接入后功能实际落地情况还取决于各家技术水平;大模型车端服务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两个领域。侧重于娱乐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座舱与大模型技术有着天然契合度,能够有效发挥大模型的语言处理能力。然而,对于自动驾驶发展而言,大模型目前是一把‘双刃剑’。大模型目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与自动驾驶对安全的需求具有一定差距。虽然越来越多车企基于传统智驾结构,打造‘感知规划端到端’模式,希望最终增强车辆应对复杂交通场景能力,但这背后依然由传统智驾结构作为安全保障来兜底,实现大模型全面上车需要整个行业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宁表示。

吴涛表示,DeepSeek应该能在人车交互方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对智能驾驶方面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提醒,车企接入DeepSeek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DeepSeek并非万能,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因为再强大的大模型,如果原始数据存在问题,得出的结论永远不可能正确。

作者:王珊珊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