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姚佐平:科技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7 08:2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新能源转型,我国通过抢抓电动智能化发展机遇,抢换新赛道、集聚新动能,新能源汽车完成从政策驱动到用户驱动的切换。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认为,科技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上汽通用五菱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结合地方实际,开创性地探索出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新型产业升级路径。上汽通用五菱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型,构建新质生产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围绕用户场景,以架构开发完善产品布局。三是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全链协同生态圈。四是加速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向海图强。

“以铝代铜”降本减重、“以竹代塑”低碳赋能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转型关键期,汽车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铝材、竹材等轻量化低碳材料在整车中应用比例仍很低,其中铝材约20%、竹材仍在小规模试验应用阶段。姚佐平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关于发挥广西资源及区位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的建议》。他介绍,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35万辆,同比增长49%,渗透率达43.8%。姚佐平表示,通过电动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升级,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广西在铝、竹等轻量化、低碳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布局、东盟外贸等方面,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其中,广西铝土矿储量全国第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已有初步布局,具备“以铝代铜”的产业优势;同时,广西竹林面积超1000万亩,竹材年产量居全国前列,可推动“以竹代塑”在汽车内饰、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广西毗邻东盟市场,RCEP政策红利及区位优势显著,新能源汽车出口潜力巨大。

姚佐平分析,充分发挥广西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以铝代铜”降本减重、“以竹代塑”低碳赋能,对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构建面向东盟的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需求,推动能效提升;二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能有效提升铝制品深加工价值;三是推进汽车零部件材料低碳转型,是破解产业资源瓶颈、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四是依托广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拓展东盟市场,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向海图强具有重要意义。姚佐平建议:一是打造“铝-竹”双链协同研发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二是基于规模优势建设广西泛铝件先进制造基地,辐射西南地区及东盟基地,提升铝制品深加工附加值;三是强化政策引导、整合链条资源,完善配套体系;四是推动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标准互认互通。

微小型新能源汽车要构建更精细化的政策调节体系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围绕大力提振消费,加大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姚佐平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他分析,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需认识到三个战略维度的平衡要求:其一,新能源汽车相关扶持政策到期后,需要持续保持市场增长动能;其二,要实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5%的降碳目标;其三,要兼顾广大人民最基本的绿色出行需求。“这三个维度共同指向政策工具需要更精准的靶向调节。”姚佐平表示。

而随着产业升级,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显现三个结构性挑战:一是高端车型享受同等政策优惠但边际拉动效应递减;二是县乡新能源渗透率(28%)显著低于城市(45%);三是微小型车占比从2020年35%降至2024年19%,战略潜能未得到有效释放。姚佐平认为,我国通过结合微小型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的市场条件,构建更精细化的政策调节体系,对保障绿色出行需求及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下乡”的核心抓手,能有效释放农村市场活力,扩大内需增量;二是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是“双碳”达成的高效抓手;三是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是保障基本民生出行的普惠载体。为均衡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支撑双碳目标达成并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绿色出行需求,姚佐平建议:一是优化购置税减免政策导向,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二是持续完善农村新能源汽车用车生态;三是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保险及以旧换新等政策。

需要AI在智能驾驶、智慧座舱等环节构建数字底座

随着AI技术与新能源车的不断融合,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突破式的发展。姚佐平表示,汽车产业作为体量最大、产业链最长、调配资源最广泛、可靠一致性要求最高、百年变局最剧烈的民用产业,既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引领产业革新,也能为AI应用部署提供最多元的连续使用场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AI+汽车”的电智化转型关键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将汽车打造为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这需要AI在智能驾驶、智慧座舱等环节构建数字底座。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