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位财经部委领导再度同台 介绍经济发展政策“大礼包”

作者: 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7 08:2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严防国有企事业单位穿上“新马甲”,斩断借道举债的“触角”。

我们说“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更体现了我们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人工智能是今年两会的热词,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不仅使AI行业深受震撼,也让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带动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6日下午的这场记者会落下帷幕,一系列关乎经济发展的政策“春风”扑面而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齐聚一堂,面对中外记者,为2025年的中国经济巨轮“导航”。而这也是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潘功胜、吴清连续第二年同时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四大加力”为经济增长添柴加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综合研判、科学论证、系统平衡,稳慎提出的。综合分析,我们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为实现今年目标,郑栅洁透露,今年发展和改革委准备了“四大加力”法宝。在消费上,“以旧换新”资金翻倍,从1500亿元跃升至3000亿元,范围也大大拓展,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即将闪亮登场,让人充满期待。

投资方面,国家层面投资建设资金超5万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及未来产业“开疆拓土”,铁路、核电等领域重大项目纷纷上马。

产业体系构建上,国家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新兴产业,同时分行业解决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让供给侧更好地“适配”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深化方面,政策将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为经济发展“清扫障碍”。

郑栅洁还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将与相关部门协同协作,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财政部: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财政政策方面也将更加积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加上弥补赤字的国债,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有效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

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蓝佛安还表示,财政部将持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好效益。

同时,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商务部:扩消费双管齐下激发市场新活力

对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激励也将更为全面。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2024年消费市场表现可圈可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增长3.5%,服务消费增长6.2%成为新亮点,“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带动相关消费超1.3万亿元。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热闹非凡,消费回升向好。

针对国内需求不足问题,商务部打出“以旧换新”和服务消费两张“王牌”。“以旧换新”加上“加力扩围、惠民升级”,家电补贴品类增加,增设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截至3月5日,相关补贴申请数据“一路飙升”。

服务消费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对外开放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外国人来华便利措施,让国外优质服务“走进来”;对内放开依据国务院意见,会同部门出台18项服务消费政策文件,后续还将聚焦重点领域,放宽准入,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创新消费场景,让服务消费市场“百花齐放”。

对于外贸出口的支持,王文涛表示,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各部门与地方迅速响应,出台实施细则与配套举措并全力落实。同时,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紧密结合形势变化,研究储备新支持政策,随时按需出台助力企业稳订单。

在拓展增量方面,将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跨境电商与海外仓,大力拓展中间品、绿色贸易。服务贸易作为外贸重要增长点,规模与结构上均有提升空间。为此,一方面促开放、建平台,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步推进梯度开放,启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促融合、谋实效,提升传统优势服务竞争力,推动货物、服务、数字贸易融合发展。

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推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与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持续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境外参展,拓宽贸易渠道。还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拓展合作机制,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方位推动外贸稳定增长。

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添砖加瓦

金融支持力度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

具体来说,潘功胜表示,央行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

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

三是支持科技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的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潘功胜表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会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需求和股权基金投资回报的特点,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发行成本,引导债券基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地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谈及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政策,潘功胜表示,准备对这项政策工具的要素做进一步优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的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更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再贷款的利率,即人民银行给商业银行提供的再贷款资金利率,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大幅提高政策的覆盖面。

潘功胜还表示,将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的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再贷款的政策流程,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益和便利度。

证监会:强监管提质量为资本市场坚守阵地

在资本市场的广阔版图中,证监会也正为市场的稳健前行与创新发展蓄势赋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投资与融资、公平与效益是资本市场的“命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是重中之重。下一步将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监管工作突出“强”与“严”,强本强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安心投资”;严监严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监管铁军,维护市场秩序。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严把入口,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打击造假上市。

同时,将建设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包括高质量上市公司“基石”及合理资金结构、完善基础制度等“五个支柱”,维护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而对于科技的支持,吴清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他说,今天记者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也反映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是今年两会的热词,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不仅使AI行业深受震撼,也让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带动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春节之后,A股、港股包括其他市场上科技股表现也受到了相关热点的带动。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

吴清表示,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支持科技创新,近年来以科创板、创业板等系列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关键制度创新,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质效明显提升。

从发改委的“四大加力”举措,到财政部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护航;从商务部扩消费、稳外贸的多管齐下,到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助力,再到证监会强监管、重科技支持,各项政策紧密交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这不仅展现出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控与积极作为,更彰显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随着这些政策“大礼包”逐步落地生效,2025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也将平稳前行。

作者:郭宇

编辑:左宗鑫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