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梅州大埔农文旅融合模式何以出圈?

来源:南方plus 发表时间:2025-03-06 15:56
分享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作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单位,大埔县如何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当地给出的答案是: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建设“全域通”旅游平台,持续打造“爆点”让大埔“出圈”。具体而言,大埔将推动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利用,融合农文旅,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活跃人气

一场活动“搅热”一座城

大埔越来越“火”了。

2月15日晚,“星光耀埔邑”群星演唱会在大埔县田家炳体育中心足球场举行,全场座无虚席。乌兰图雅草原金曲豪迈奔放,全场跟唱,荧光棒似海;王琪民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引人动容……

“星光耀埔邑”群星演唱会火热上演。受访者供图

看完演唱会后,来自潮州的游客余先生激动地说:“通过这场演唱会,我对大埔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第二天还准备品尝一下大埔的特色小吃,逛一下泰安楼,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泰安楼历经250多年历史,是客家建筑的一大奇观。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一场活动“搅热”一座城,大埔县正在持续发力,寻求“破圈”密码。春节期间,大埔县举办“请到大埔过大年”系列活动,舞龙舞狮、传统戏曲、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游客穿梭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据统计,春节假期大埔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8.81%。大埔县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特色文体赛事,打造乡村旅游线路,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事业的发展。

去年国庆假期,梅州米香文化周系列活动火热开展,游客们来到大埔不仅可以游览各大景区景点、欣赏美景夜色、品美酒、尝美食、看综艺节目、聆听故事,还可以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餐饮收入。当时,大埔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82%。

结合红色资源,大埔进一步培育农文旅新业态,推动“红色+研学”“体育+红色旅游”发展。“红动古道·绿动村”——中央红色交通线亲子研学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梅州大埔三河坝红色主题历史文化游径”上榜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今年1月,2025年第二届粤闽健康徒步活动举行。户外健身爱好者从永定区委党校出发,最终到达大埔县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纪念馆。

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花萼楼,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和象征。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斐君摄

文旅产业为城乡发展注入新动力。据大埔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大埔县深耕文化旅游事业,巧借各类活动聚人气、增财气、促发展。每逢春节、国庆等佳节,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轮番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大埔入选广东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三河、西河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名单,汇城村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禾肚里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大埔县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持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