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王彩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发展奶业新质生产力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6 08:5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伊利集团以全球视野和领先技术,持续推动中国奶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探索与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她表示,通过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全球创新网络,伊利不仅巩固了在乳业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为中国奶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一年来,伊利集团持续不断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王彩云说。

伊利不仅巩固在奶牛繁育、乳铁蛋白等方面实现的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还继续攻坚克难,瞄准解决β-酪蛋白提纯、乳清蛋白制备等技术制约问题,首创了行业的高纯度β-酪蛋白技术,得率高于国际报道同类水平的20%,且纯度超过80%,实现了技术突破,为打造更接近母乳的婴配粉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优质资源。

同时,还将已经突破的乳铁蛋白高效分离保护技术,实现了成果转化,推出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和QQ星儿童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王彩云代表和她的同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工作

在王彩云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伊利依托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布设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奶业“产学研用”创新生态。紧紧围绕国际奶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结合地域优势,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设立了15家创新平台,整合全球资源,聚集全球人才,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

王彩云表示,伊利牵头建设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整合了牧草种植、奶牛繁育、奶牛养殖、牧场管理、乳品加工、人群营养以及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等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已将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牛奶原生DHA技术、减糖方案数字化平台、乳品可持续包装技术和碳减排等技术成果进行应用推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领。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伊利完成了从中国乳业第一到亚洲乳业第一、再到全球乳业五强的历史性突破。”王彩云表示,伊利在食品科学、精准营养、可持续农业等世界级研究课题方面实现布局,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营养健康支持,持续构建中国品牌的创新地位。

“当前,中国经济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中国奶业也已经迈入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伊利也正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王彩云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王彩云坚定地认为: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奶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奶业与全球奶业的同台竞技,将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乃至是创新链竞争。

“尽管我国奶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在奶牛繁育、乳铁蛋白等技术方面也都实现了突破,但还有不少技术瓶颈影响到奶业安全稳定的发展。期待国家和政府,能够更多支持与帮助我们,通过加大创新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加快发展奶业新质生产力。”王彩云呼吁。

王彩云希望,未来伊利能够聚焦奶业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中国奶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中国奶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奶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行业在全球创新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王彩云认为,这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平台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由伊利牵头建设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在这里,不仅有着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同时,也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下,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希望国家更多地关注创新平台上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和攻关项目、技术研究与转化应用项目,能够加强政策上的引导、技术上的帮扶、资金上的补贴,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王彩云呼吁。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