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AI赋能民生与消费升级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6 08:4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就业、医疗等关键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年中国经济最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一揽子建议,“希望尽量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阵痛,让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周期来得更快更好。”这些建议,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未来社会的全新图景。从教育到就业,从医疗到消费升级,人工智能正深度赋能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是国之大计。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人才核心素养,AI技能将成为未来公民必备能力。亿欧智库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AI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高达400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具备AI素养的“新人类”,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升级。全球竞争中,欧盟、美国已将AI通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必修课,刘庆峰认为,我国需在“教、学、考、评、管”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加速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

“系统构建AI时代的人才画像和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刘庆峰建议,刷新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梳理全学段AI课程体系,增加AI通识课;打造AI实验实训场景,出台AI实验室建设标准。

“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建设主要依靠教育信息化经费的划拨支持,生均经费有限且支出结构较传统,难以支撑AI教学的开发和应用。”对此,刘庆峰建议,优化生均经费支出结构;加大生均公用经费投入;推动教育AI应用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体系;为“AI+教育”提供持续经费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工智能重塑劳动力市场已成必然趋势。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职场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新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为1.7亿个,而被替代的工作岗位数量为9200万个,就业机会净增7800万个。

面对AI可能引发的就业变革,刘庆峰建议,发展AI新岗位,完善AI失业保障,打造AI就业友好型社会。

“加强人工智能新职业的规划与管理;构建‘就业监测-预警-响应’全链条监测机制;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刘庆峰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之基。大模型技术在医疗临床、服务、管理等场景应用广泛,专业要求高、技术落地快。刘庆峰指出,医疗健康行业具有严肃性,而我国目前仍缺乏“AI+医疗”的系统性标准规范,面临数据安全、医学专业性及伦理风险等问题。

基于此,刘庆峰建议系统性构建“AI+医疗”标准规范,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制定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应用技术标准与测试规范,注重大模型技术创新的临床实践价值检验,确定权威第三方评测机构和信息公布机制,选定有条件的区域和科技企业先行先试,制定行业标准和测试规范。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AI智能终端正走入千家万户,不仅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刘庆峰认为,当前基于AI的消费类产品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覆盖教育、办公、跨境交流、家庭陪伴等多个领域,但目前针对AI智能终端的补贴政策相对滞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AI智能终端覆盖度不够,部分品类限价补贴6000元以下产品,制约了AI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产业升级。

为此,刘庆峰建议,优化和丰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将包括家庭机器人、AI学习机等在内的AI智能终端全面纳入补贴范畴,合理设置补贴限价,使其享受与家电同等的补贴。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