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人大代表韩晓军:关注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推广和重大装备人才培养

作者: 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6 08:4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重装)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晓军就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推广、重大装备人才培养等接受中国工业报社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装备制造工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先进冶金、锻压挤压、石油化工等关键领域,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难题突破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国机重装近年来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系列重大技术装备。以国产化首件1000MW超超临界机组FB2转子锻件为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和从20吨级到50吨级的全系列进口替代,这为国家能源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韩晓军认为,虽然我国在高端核心部件与成套装备方面取得了不少首台套突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及工业母机用仪器仪表在市场推广应用环节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部分领域在采购时更青睐进口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国产化产品的市场拓展,也不利于产品的后续迭代与优化。

韩晓军针对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推广应用,还提出两大发力方向。

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审批环节,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在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时,鼓励优先选用如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高温转子锻件、核电机组常规岛汽轮机焊接转子锻件,以及各类国产化液压元件、仪器仪表等列入国家及省级相关目录的产品,并将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重要依据。同时,让主机厂依据全球供应能力、价格、交货期等市场因素自主抉择,为国内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国有企业在国产化进程中责任重大。建议将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应用情况纳入其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成功研制和积极采用首台(套)产品的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给予加分奖励。同时,扩大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范围和金额,为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保障,激励国有企业积极应用首台(套)产品。

韩晓军还表示,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尽管我国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截至2023年,已建成近800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但重大技术装备相关领域占比不足30%,且分布不均,中西部重型装备产业集群区占比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特别是重型装备行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仍是空白,产业链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与需求差距大。

他认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具有产品定制化、高端化、极限制造的特点,决定其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当前职业院校或者社会化技能培训机构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高的情况,还需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

国机重装作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军企业,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国家首批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和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艺链条完整,工种丰富,现有技能人才4700余人,其中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为代表的高级别技能人才2000余人,打造了国家级、省级等1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韩晓军认为,可从三方面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一是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如国机重装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带动产业链人才培养。二是支持领军企业拓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自主认定资格,吸引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三是支持领军企业拓展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等领域人员考核单位资格,支持企业培养更多核能装备等领域高技能人才。

作者:郭宇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