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科技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但与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相比,在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仍处于追赶超越阶段。”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目前大型科技制造业融资受限,融资规模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优化中国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李东生深耕科技制造业40余年,多年来,他一直积极为中国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他提出,科技制造业具有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产业属性,投入资本金大、回收周期长,投资规模往往超过百亿元,且有持续投资需求,亟需相应的权益性资本融资,但目前大型科技制造业融资普遍较难。
“像半导体显示,一般一个项目的投资都会超过200亿,集成电路的投资一个项目一般超过300亿。这样的项目投资或规划,融资按照现在的情况,很难达到要求。”李东生举例说,所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权益融资。现在权益融资限额比较紧,企业很难拿到和项目投资需求匹配的资金。
“目前,我国半导体显示还处在积累阶段。我大胆预测,5年后,像TCL华星、京东方,可能不需要依靠资本市场再融资来发展,自身的资金就足够来滚动了。但未来的3-5年,这个融资对我们还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这能建立和巩固中国企业、中国科技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李东生表示。
借助资本市场再融资是企业处于积累阶段推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走向全球领先的必经阶段。李东生表示,资本市场应加大力度培育和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及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领先科技企业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在李东生看来,整体上,中国科技制造业已具备性价比和质量的双重优势。不仅成本效率方面有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在快速赶上。
如何把科技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更大程度地实现价值?李东生表示,以TCL为例,会把自身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更多地在全球市场实现价值。
李东生认为,在构建全球化能力优势当中,科技能力变成非常重要的支点,单纯的加工制造无法构成竞争优势。“产业、供应链转移出去,如何能保持自身的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技术上有优势,这样在全球产业链的拓展中,才能保持自身优势,保障我们的商业利益,同时这种全球化布局也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贡献。”李东生说。
科技制造业应如何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李东生认为,把AI技术应用到整个生产制造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可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同时,把AI技术导入到产品设计研发当中,也可以大幅提高研发效率,提高技术发展速度。
“目前,TCL华星已建了自己的星智大模型,所以我们在制造方面的AI应用一直在进行,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李东生透露,去年TCL通过AI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5个亿。
李东生指出,对于TCL而言,全球化是一个长期战略,TCL全球化已经实施了20多年。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是要适应全球贸易规则的变化、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具体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把产业和供应链能力更深入地扎根到全球主要的区域市场。
“原来TCL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在国内设立了全球业务管理总部,对应的另一个是中国业务管理总部。现在把全球业务管理总部拆成5个BG,这些总部都设在所在区域,从一个中心变成多中心。一个区域总部BG有相对完整的功能,整个供应链的布局、制造能力、产品设计能力、营销服务能力都在围绕这个区域,这样就能提高效率,推动了业务的加快发展。”李东生详细说道。
TCL“全球化就是本土化”的口号,还体现在企业经营能力建设方面,每个区域的经营,都是由本地管理团队、经营团队来做,总部更多的是在中后台提供支持。把TCL从一个中国企业真正转变成一个全球企业。“这个组织能力的形成让我们有信心在未来若干年,TCL能继续保持海外业务的增长。”李东生说。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海外业务的增长,更多的是与国际巨头、跨国公司抢份额。海外业务拓展,销量的增长,能带动国内核心器件、材料、装备的出口。所以它能反哺国内产业,反哺在国内相关的企业,从而为它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李东生指出。
优化中国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对于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为此,李东生提出,依据科技制造产业属性及发展规律,应对头部科技制造业提供资本市场的创新服务和支持,适度放宽股权融资限制,并按照明确的法规进行审批,提高资本市场融资的可预期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