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彰显信心与力量 首场委员通道透露这些信息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3-04 20:0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坚信中国经济将在企稳回升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多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繁荣、由仿到创!中国新药击败全球最畅销抗癌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世界第一方阵。”3月4日14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向大家介绍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农业等领域的强劲发展态势,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

马建堂:坚信中国经济将在企稳回升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电影文旅等各方面展现出勃勃生机,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如何看待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底气在哪里?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很不容易,取得的成就极不平凡,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应对、综合施策,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胜利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任务,不仅为“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步履维艰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稳定向上的中国力量,彰显了经济大国的强劲韧性。

“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非常重要,正在召开的两会要讨论和审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我坚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去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对此,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深厚的底气。”马建堂说。

第一,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难关,化危为机,难中有进。无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诸多方面的历史性变化,还是去年中国经济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增长曲线,从根本上都归因于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归功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舵领航,这是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够乘风破浪,胜利到达彼岸的最大底气所在。

第二,因为我们有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更加给力。比方说要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要适度增发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只要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些大方针,社会预期就一定能够进一步的改善,社会信心就一定能够进一步的增强,中国的经济一定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进展。

第三,因为我们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确定了360多项改革的任务,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6个多的年头,这些年来我们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划时代的进步,都已经证明了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仗。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努力开放、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实现今年两会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和确定性。

林松添:“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多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在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等方面的进展,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合作成果?

对此,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表示,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则,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设,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人民,引领世界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通则达,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了共建国家发展,优化了营商环境,建成了众多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改善了民生,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有了落地的园区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和服务保障,促进了中国同共建国家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的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通百通,一个个“一带一路”旗舰工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综合效益,在亚洲,中老铁路让老挝实现了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华丽转变,促进了老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高楼林立,现代化的机场道路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亚吉铁路让1亿多埃塞人有了港口,助力埃塞走上减贫发展的快车道。在拉美,秘鲁的钱凯港开港,助力拉美打开太平洋门户,让南美洲拥有首个绿色智慧的枢纽港,促进了共同发展。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已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构建了亚洲陆上运输新通道,构筑了中欧友好和共同发展的强劲利益纽带。

林松添表示,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利国利民,连通五大洲,造福全人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界和世纪工程。我们深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人逐梦世界之旅更通达,让世界更多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繁荣。

赵宏:由仿到创!中国新药击败全球最畅销抗癌药

过去一年,我国批准上市新药48个、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也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说,作为一名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最近几年最大的感受,是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赵宏介绍,最近,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让我们看到,有更多国产靶向免疫细胞治疗药物成功出海,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高端的医疗设备先后问世。在这一领域,我国已经走上一条由仿到创、由弱到强的康庄大道。

赵宏表示,创新药剂的研发是向无人区探索,它的高投入高风险常被用3个“10”形容:10个亿的投入、10年的时间,以及不到10%的成功率。医生最清楚临床的问题和痛点,如果能更早和科学家合作、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能够打通从实验室到病房的最后一米,把10%的成功率向上再拉一拉。他和团队合作开发的试剂盒,把早期肝癌检出率从60%提高到百分90%以上。

“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研发,用研究找武器、向科学要奇迹,我们战胜疾病的工具箱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本领会越来越强,我们也一定能够不负重托,更好的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赵宏说。

严建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世界第一方阵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表示:“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想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严建兵指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藏粮于地,二是要藏粮于技,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超过了63%,那么这其中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贡献。

“农业科技工作者被称为追着太阳跑的人,因为他们南繁北育,追着太阳跑,顶着烈日干,一年四季都是农忙,培育一个新品种,少则五六年,多则一二十年,而其中又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最终能够推向市场。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干着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我的团队就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叫李文强,研究生阶段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在南繁基地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咱们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这样辛勤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上。”严建兵说。

严建兵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保障饲料粮的供给。传统饲料粮主要是以玉米作为能量源,大豆作为蛋白源,去年我国进口了1.05亿吨的大豆,这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作了畜禽的蛋白饲料。

“如果完全要替代这1亿吨大豆的进口,那我国得新增七八亿亩耕地,要新增这么多耕地,非常困难。我和我的团队过去几年就一直在思考,能否将提高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作为一个目标,所以过去几年我们和企业深度合作,已经培育了多个蛋白含量超过10%的品种,并且推广了1000多万亩。”严建兵介绍。

严建兵表示:“我们也算了一个账,去年我国玉米总产是2.9亿吨,如果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我们新增了290万吨的蛋白都被有效的利用,那就相当于我们要少进口七八百万吨的大豆,大家不要小瞧这一个百分点,每一个百分点都弥足珍贵。”

“每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保障,现在我和我们的团队还在为这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的努力,希望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一点贡献,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吃的放心。”严建兵说。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