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出台新政 助力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3-04 13:0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及“百千工程”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用地支持、准入管理、装备提升、产品创新、仓储流通、市场拓展、金融支持、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等9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北京市经信局举办政策解读发布会。《若干措施》明确,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按照政银担企协调联动的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农加工中小企业开展绿色诊断,指导技术改造;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高端、定制化的农产品加工品。

加大政策含金量

题文:《若干措施》加大了政策的含金量,给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和金融支持。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新主体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

《若干措施》聚焦产品加工主体反馈的“用地难、准入难”两大痛点,提出“国有建设用地、点状配套设施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四条落地路线,允许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项目用地难题。同时,明确了经信、农业农村、规自、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责,要在备案、审批等环节为农产品加工主体市场准入做好服务。

《若干措施》加大了政策的含金量,给足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和金融支持。《若干措施》提出,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新主体项目,根据《北京市乡村振兴产业综合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符合要求的产品加工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同时,按照政银担企协调联动的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

据了解,《若干措施》对于纳入支持的新主体项目,市级财政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0%给予支持,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什么样的创新主体能享受政策支持?对此,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处处长郑桐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产业的基础依托是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凡是符合区域农村产业发展定位布局,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主体,都可以参与项目申报,都有争取项目资金的机会。

“新主体支持政策坚持惠农、富农,把是否有联农带农机制、是否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致富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申请的新主体项目要有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和项目成熟度。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项目起的是引导、示范作用,主要还是靠市场主体自身投入。”郑桐富表示,因此,推进农加工项目的实施主体要有一定的示范性,有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项目用地、资质、内容等要符合规划,手续完备,科学合理,确保项目确定后能够迅速实施,建一个成一个。

对于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方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副处长黄蔚表示,2025年安排指标60-80公顷,年度安排指标逐年提升,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黄蔚介绍点状配套设施用地方面,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和绿色发展,明确各区按照“村地区管、乡镇统筹”原则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结合农业生产、农业高科技、种业高科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研究确定试点乡镇及试点项目,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等配套设施用地需求。设施农业用地方面,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设施农产品用地中的初选包装、初加工场地,可以用于蔬菜、果品等鲜活农产品分拣、分级、清洗、预冷和包装,以及净菜加工,不包括利用设施农业用地中的附属设施用地开展农产品其他类型的就地加工。

支持企业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

题文:把农加工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首次贷款贴息标准: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利息给予20%的贴息,贴息资金不超过实际放款额的1%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农加工中小企业开展绿色诊断,指导技术改造;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我们将为有意愿的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开展免费的绿色诊断服务,根据诊断结果指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绿色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首次贷款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贷款按实付利息的20%或40%给予贴息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表示。

杨靖国介绍,2月20日,北京市经信局联合五个市级部门发布实施首贷贴息2025年修订版政策,即《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版)》,2025年实施细则支持对象是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小微企业,把农加工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首次贷款贴息标准: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利息给予20%的贴息,贴息资金不超过实际放款额的1%;如果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最高对实际利息给予40%的贴息,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实际放款额的2%。

“我们将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和座谈会,实时掌握农产品加工主体的发展情况和诉求。将持续完善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做好农加工企业的‘娘家人’,推动农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杨靖国表示。

支持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

题文:农产品加工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若干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高端、定制化的农产品加工品,发展“小而精”“优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培育具有“京味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杨靖国介绍,北京市经信局将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29家产业创新平台资源深度赋能农加工中小企业,通过组织对接活动,推动农加工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结对子”,帮助企业获得工艺指导和技术支持。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首都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挖掘一批延伸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农加工项目,培育一批开发“小而精”“优而美”特色农产品的企业。

此外,北京市经信局还将推出专门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计券”“直播券”,支持品牌设计和市场拓展。“设计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外包装设计及品牌推广服务,包括但不限于LOGO设计、外包装设计、产品拍摄、品牌建设与推广、设计物产权保护等;“直播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宣传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直播平台、网红大V主播、流量推送、直播间广告位投放以及技术支持服务等。

郑桐富表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化“北京优农”品牌建设,通过开展农产品进社区、举办“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京郊特色农产品市集等形式,助力农加工主体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激发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总之,农产品加工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农产品减损增效,提高农业附加值,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桐富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推动政策实施,深入基层、农业企业等送政策、送服务,广泛开展宣贯活动,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