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是我履职的第32年,1993年至今,已经连续7届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全国两会,共提交208份提案、建议。今年共带来5份建议。”2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上介绍,今年全国两会,主要围绕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传统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等方面,持续关注三农问题、民营经济成长、乡村振兴等话题。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
对此,刘永好表示:“农业依然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部分。传统产业必须走新质生产力道路,必须变革创新,否则就会落后。大而不强没有价值,我们要在‘强’上突破,‘强’体现在科技力、适应市场的能力、度过周期的能力。”
“传统农牧业具有基础性,肉、蛋、奶等食品行业一万年都不会消亡。要依靠规模扩大,科技导入,品种优化,效率极大提升等方式发展传统产业,同时,还要用创新的办法生产和营销,这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刘永好说。
刘永好认为,农业企业要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他举例说,对于畜牧业,要抓好育种,争取摆脱对进口生猪种源的依赖,达到国际水平;要把各种养殖数据汇集起来,形成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导入,使效率极大提升。
此外,他还表示,新希望集团要脚踏实地,用好金扁担,为农民做贡献,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育好种,养好猪。把传统产业用金扁担去武装,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我们要紧跟形势,脚踏实地,做好企业自身的事情,同时,积极融入到新质生产力格局里面去,这是必由之路”,刘永好说。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
“要经常学习,向年轻人学习,学习大数据,学习大模型,对我们来说要收集小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怎样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一个动作,提升效率,就要利用人工智能,用机器,用工具来把细微的东西,汇聚在一起,变成大数据,代入大模型,提升公司的效率。”刘永好介绍,新希望集团正在探索DeepSeek等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落地,传统产业需要紧跟新形势,新技术,才能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过去五六年时间,我们每年投入上亿的资金,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刘永好介绍。
记者了解到,新希望也投资了多家机器人公司,并探索机器人与传统产业场景的应用结合。刘永好介绍说,切菜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无针注射,可以让猪不太疼,而且效果很好还节约成本。育种场的温度、适度、水分,甚至清粪都是机器人。
新希望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李建雄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新希望正在尝试在AI+现代农业、AI+畜牧业创新发展的探索。
“新希望具有一定规模和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把AI和农业场景结合起来,例如在饲料配方、育种的基因检测、冷链物流、疫病防控等方面,都可以结合AI去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刘永好表示,现在猪周期波动很大,怎样预测好,必须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做,新希望已经积极参与猪周期预测大模型的体系里。
在刘永好看来,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才能提高效率,才有竞争力,传统产业通过创新,通过变革,也变成新质生产力企业。
“科技企业,并不是一些新兴行业的专利,新质生产力武装的传统企业,就是新兴企业。”刘永好表示,要用现代科技来武装农业,要坚持主业不动摇,必须关注人工智能,关注新科技,关注育种,关注大模型,这样才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