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根据时令特征,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惊蛰”的节气特点及相关习俗和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提高同学们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双桥集镇赵集小学开展了“惊蛰”节气文化主题活动。
晓惊蛰知春到
主题班会课上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惊蛰节气的一些特点,了解节气和天气、农事的关系,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绘惊蛰知春意
“双减”背景下,一只只“小虫子”跳进双桥集镇赵集小学的课堂,四年级的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妙画卷,用太空泥创作出春天的风景,诠释一种别样的关于春的希冀。
品惊蛰知春味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惊蛰”吃梨有很好的寓意,寓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因此,吃梨活动,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或单手拿梨,或双手捧着,一口咬下,汁水四溢,甜蜜满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起”。每一个节气的背后都蕴藏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通过“惊蛰”节气主题文化活动,双桥集镇赵集小学的学生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锻炼劳动技能,感悟传统魅力。希望同学们经过一冬的“蛰伏”,磨砺自强,新的一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让我们且听风吟,且闻鸟语,邂逅最美的花开!踩着惊蛰的旋律,捕捉大自然的美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