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中国建设迎加速度 多地先行区成重要抓手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2-25 11:09
分享到:

■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城市,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富春乡居”,眼下,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幕正徐徐展开,更美的城市和乡村颇令人期待。

日前,美丽中国先行区及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相继出台,美丽中国建设正在形成加速度。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落地推进,一系列关键点有待于突破,绿色低碳发展需重点发力、综合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协同共进。

美丽中国先行区是重要抓手

美丽中国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构建美丽中国新格局的关键一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形成了“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第一个“1”是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意见》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了安排部署,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N”是指分领域行动,既包括城乡建设领域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也包括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其他重点领域。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告诉中国工业报,“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意义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据公布,《实施意见》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目标任务,通过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一体部署重大战略区域、省域和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张军涛表示,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先行区具有标杆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对推动绿色发展,探索绿色生态产品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李岩教授告诉中国工业报,美丽中国的内涵十分丰富、十分全面,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构建美丽中国新格局的关键一环。

《实施意见》所代表的加速度,重在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一是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谋划先行区建设重大工程,依规统筹纳入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二是完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先行区建设政策体系,丰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储备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

50市100县部署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已经有落地的目标和举措,美丽中国建设将通过城市和乡村先行区见诸实效。

根据部署,各分领域行动方案均在积极推进中。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乡结合部、城郊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造,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聚焦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6.7万个,但我国村庄量大面广,南北方区域差异大,农民群众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农村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尚有超过一半的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管控,畜禽粪污、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和弱项。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出4方面重点任务、18项重要举措,加大农业农村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力度,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7年前,分类选取100个左右重点县(市、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美丽中国先行区统筹推进。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具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引导,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推进畜禽养殖氨等臭气治理,综合治理乡村水土流失,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告诉中国工业报,50市100县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部署,表明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已经有落地目标和举措,美丽中国建设将通过城市和乡村先行区见诸实效。

综合发力协同共进

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随着部分区域、省域和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先行推进建设,一系列项目将会上马。

夏青表示,对于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先行示范考核标准,既要考核体现区域地带性特征,又要总体考核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贡献度。重头戏是用绿色低碳增添先行区及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诱人光彩。

对此,李岩表示,从美丽中国建设体系来看,绿色低碳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绿色低碳集中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张军涛表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发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另外,还要从认真领会中央指示起步:

一是政策引导。形成高水平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手段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推动低碳发展。

二是源头防控。通过形成高水平的调控体系,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三是绿色转型发展。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例如,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绿色电力消纳;在工业领域,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能效等。

四是科技创新。形成高水平的技术体系,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是低碳发展的关键,通过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区域协作。在区域层面,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低碳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中国建设布局。通过区域协作,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低碳发展。

随着项目的启动,资金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绿色低碳资深律师董储幸告诉中国工业报,从美丽中国建设尤其是绿色低碳发展来看,资金可能将面临一定缺口。

《实施意见》提到,丰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乃至美丽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董储幸表示,目前来看,金融资源注入绿色发展并不完全畅通,比如金融机构还不能进入全国碳市场。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集聚。而在早些时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

董储幸表示,相关部门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会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将迎来发展良机。但是,从实际落地来看,绿色金融还有一些关键点待突破,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制定、规则制定、监管规范等,一旦全面破局,绿色金融会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也将对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形成更大的助力。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