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短短几十年,然而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有人不断追求、努力奋斗,走向成功;有人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沦为平庸。有人问,是什么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局?答案是梦想。
72岁,对于江苏河海给排水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总经理丁永芝来说,却是他坚持梦想,不断奋斗、不断自我提升的时候。
如今,他创办的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主要专业从事泵站、水处理、疏浚等环保设备的开发研制,水泵、污水处理设备、特种泵站三大主导产品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和大江大河生态保护领域展示了独特魅力。
溯往昔:留下一个遗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丁永芝在江苏省泰兴市(当时泰兴县)是赫赫有名,这个名字与“火遍”全国的企业——地方国营泰兴仪器厂紧密相联。他1970年进工厂,在泰仪厂工作了将近30年。1994年,被任命为总经理、董事长、法人代表。
泰仪牌预涂感光版(PS版)曾经在国内市场风靡一时。但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泰仪集团由兴转衰,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时泰仪员工就有1600多人,后来要一次性要裁员1000人以上,我干不了这个事。”这段如在炼狱煎熬的经历,是丁永芝一生中的痛,“我在泰仪工作将近30年,是企业培养了我,在面临改制重大困难与挑战,我选择了辞职。但是对企业和员工也留下了愧疚。”
看如今:再造了一个“泰仪”
辉煌从不单调,胜利总不平凡。所不同的是,跌倒了,有的人选择了顺从;有的人选择了爬起来,丁永芝显然属于后者。1999年,他重新创业,在水工领域翻开崭新一页,成立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
创业是追梦,需要理想主义支撑信念;创业是寻路,需要现实主义指导实践。他介绍:“2003年,我与几个朋友商议,决定上马开发应用型环保设备。给水就是送水,主要是潜水泵、特种泵站;排水就是污水处理,主要是粉碎型格栅、固体垃圾粉碎机。2004年,这个项目投产后完成销售800多万元。”
2005年,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借鉴西湖水处理经验,推出国内首套地埋式城市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在绍兴市蓝宝石泵站成功实施,并由此走向全国市场。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在绍兴召开城市水环境现场会,丁永芝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国家级媒体上。河海公司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替代进口,成为国内城市守护自然水生态的利器。
丁永芝(中)在车间指导工作
“记得2005年,我们第一款新产品在南京试用,最紧张的时候,我天天守在泵房,24小时不休息。当时什么信念呢?给我20年,再造一个泰仪集团。每次念及,就有了使不完的力量。现在,我们在全国建立了12个分公司,在境外创办一家合资企业。”丁永芝说起这段梦想成真的创业经历,感慨不已。
在随后的10多年,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先后推出1600多种水泵产品、130多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10多款特种取水装置,为全国城市维护水生态及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如今,他们研发生产的给排水成套设备涉足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沿着“一带一路”路线,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走进印尼、安哥拉等20多个国家,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水生态保护“中国方案”。现在,企业已成为国有控股企业。2023年,公司核心经济规模达到3亿多元。
望未来:塑造一个好前程
面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丁永芝具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地埋式粉碎型格栅和模块化移动式取水泵站,这个行业‘内卷’得厉害,如果研发新产品,升级老产品,就无法维持市场销售额。稍不警醒,昨天的泰仪也许就是河海公司的明天。”
丁永芝(左二)在接待泰国外宾
江苏河海给排水公司之所以取得以往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主导产品适应了保护水环境和大江大河生态治理的时代需求。丁永芝表示,“今后我们将做好‘两篇文章’,一方面做好‘增’,提标升级,通过嫁接5G、物联网技术,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丰富其功能;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推动我们的给排水技术走向国外,最近的重点国家是泰国和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做好‘减’,降能耗。最近,我们通过增产品、增市场,向新兴产业要增量。经过前期调研论证,计划向功能型船坞进发、向氢能储罐制造进发。功能型船坞就是不光局限于取水泵站,而是开发更多适用于大江大湖环境的应用,比如游乐设施、餐饮设施等;氢能储罐是氢能应用的必备部件,我们学习借鉴马其顿和德国技术,进行技术、人才储备。”
壮实的身躯、方正的面孔、和蔼的微笑。这就是丁永芝,一个年逾古稀的企业家仍然奋战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线。10多年以来,上级一直没有同意他的退休申请。“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即使退休了,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企业发展,为创造企业美好的未来作出绵薄之力,让企业发展顺畅、员工收获满满,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心愿。”丁永芝表示。(张鹏 韩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