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
1月23日,在农历蛇年新年到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这一番温暖有力的讲话,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自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来,多个部门相继出台利好政策,公布改革关键实招,一系列有新意、有深意、有力度的重磅举措相继落地。
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前夕,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吴清对此表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日前表示,央行2025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此前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提高财政赤字率,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集聚。
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了十分积极的信号。而且,其发力点也直指中国经济关键脉搏——产融技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等。
这一系列举措,也意味着,2025年中国建设发展的大幕,正有序有力拉开。而且,还有一大批利好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将相继出台。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风云变化激烈,中国号巨轮正以坚韧无畏之姿航行于大海之上。
又一个科技的春天正在到来。
又一个产融技融合发展的春天必将到来。
(刘德炳)
请输入验证码